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6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小知识

唐宋八大家与泉州人文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及苏洵、苏轼、苏辙,他们提倡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扭转了六朝竞尚浮艳、追求形式的风气。泉州几位乡贤名宦,和这八大家关系密切。

欧阳詹,与韩愈同登贞元八年(792)进士。欧阳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上书推荐韩愈为博士。贞元九年柳宗元继登进士,他们共同倡导古文。欧阳詹去世后,韩愈写《哀辞》哀悼他。唐文宗太和初,在晋江县东北(后置惠安县)云峰西建太和寺,文宗赐额,柳宗元书。

欧阳修等因弹劾执政吕夷简罢官,蔡襄写《四贤一不肖》诗五首,赞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斥司谏高若讷。诗一出,京都争相传写,开封为之纸贵。欧阳修《集古录目序》《牡丹记》都是蔡襄手书,欧阳修评价蔡襄的书法:“名体皆精,独步当世,为本朝第一。”蔡襄曾两度出知泉州,他去世后,欧阳修为他写墓志铭。

欧阳修贬谪夷陵时,与泉州人谢景山常有诗往来。谢景山是天圣三年(1025)进士,为许州法曹。欧阳修称赞景山诗多佳句,如“自种黄花添晚景,旋移高竹听秋声”等,皆无愧于唐贤。又云:景山学杜甫、杜牧之文,以雄健高逸自喜。

王安石是泉州人曾公亮推荐为执政的。王安石变法,曾公亮也受谤。支持变法最坚决的是吕惠卿,也是泉州人。王安石向神宗皇帝说:“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吕惠卿参知政事,王安石贺辞:“窃闻明命,登用大贤,是宜夷夏之交欢,岂特亲朋之私庆!”吕惠卿岳父高惠连去世后,王安石为他写墓志铭。

曾巩,元丰元年(1078)为福州充福建兵马衿辖。当时泉州灾荒,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知泉州事,曾巩极力鼓励陈枢所为,并上奏云:“知泉州事陈枢,质性纯笃,治民有方,实为循吏。十五年来从不自报成绩,故未尝升迁。方今朝廷抑浮夸、宗廉洁,宜加以表彰。”

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称眉山三苏。苏绅、苏缄、苏颂为泉州三苏,两地“三苏”过往甚密。苏洵写诗告苏轼云:“源流同是子卿孙。”说明他们都是汉苏武的后裔。苏颂去世时,苏洵曾挽诗:“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源流各所自,道义更相亲。”

(整理自《泉山采璞》)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