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19日“夕阳红”版刊登报道《不少老人仍难跨越“数字鸿沟”》一文后,引起了不少老人子女的重视。在今年国庆假期里,不少子女回家当起了父母的“数字”老师,让父母乐享天伦的同时,又解锁了不少智能手机操作新技巧。
“假期第一天,选择不外出的我们,在家帮助父母解锁了不少手机操作技巧。”家住龙福小区的戴先生平时工作忙,本想趁着国庆假期在家睡到自然醒,却不料在假期第一天,一早就被父母叫醒了。“如何在支付宝上办理生活缴费业务?”“这个照片模板怎么编辑啊?”“手机上如何预约看病?”“如何查询银行卡余额?”父母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少问题,正等着他休假时解答。除了给父母解答手机操作疑惑外,戴先生还被母亲介绍到邻居家做了回临时技术员。“邻居是一对空巢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地,有些手机操作的问题他们不清楚,我妈居然带着我上门去帮忙。”
和戴先生一样,利用这几天休假陪伴老人,教他们操作智能手机的年轻朋友还有不少。“我妈其实手机玩得还挺溜的,微信、抖音、美篇、手机支付等都会操作。国庆当天,她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有人晒出了一组加了特效的视频,她看了既新奇又羡慕,很想学,就问我会不会做。”80后小林说,国庆当天,光是手把手教母亲如何制作一个短视频,就花了她一下午的时间。有时一个步骤母亲没弄懂,就得反复讲上多遍。“通常这样的情况,在线上用截图引导父母操作是行不通的,你必须在身边耐心地讲,因为你不知道在哪一步,他们又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
不少父母向记者透露心声,他们并不想“占用”子女的休息时间,大多也是出于无奈。“平日里,孩子们工作忙,我们也不想去打扰他们,可身边又没有其他懂的人能教我们,我们也就只能抓住孩子放假回来的机会,向他们学习手机操作技能。”年过六旬的蔡阿姨表示,在她身边还有不少朋友、老同学和她情况差不多,有次她分享了一首歌到同学群里,哪曾想有的人能打开,有的人却打不开。一个小小的文件无法识别的问题,可把他们群里的老人给难住了。国庆节当天,她向儿子求助后才发现,原来是有的老人没有下载相关视频软件,才导致文件无法识别。蔡阿姨的儿子感叹:“老人不比小年轻,有些操作稍微摸索一下就会自动解锁。有些软件上的很多功能,他们甚至连入口在哪儿都不知道,必须有人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慢慢教。”
(记者 刘晓娟)
相关 链接
子女吐槽:教“杠精”父母玩手机背后的艰辛
有人说,教会父母玩手机已强势占据当代年轻人行孝C位。也有人感慨,教是可以,但在教的过程中,父母不服你、杠你也是常有的事。
“妈妈是一位依赖性很强的人。”90后小新说,在智能手机的教学过程中,妈妈永远只会提需求,而他只需负责下载安装注册一条龙服务就好。“妈妈对智能手机的需求比较简单,通常只需帮她记住一些App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行了。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操作,妈妈就秒变傻白甜,在遇到问题时,不管你忙不忙,便是几个电话连环call——这是啥?怎么办?你快来帮帮我!”
而相比之下,教爸爸使用手机的剧情就显得更为复杂了。“明明这款软件很好用,可爸爸就是要求下载跟他朋友一模一样的软件。”80后小丽表示,如果多说一两句,她的爸爸就会用那句“请拿出曾经我教你读书时的十分之一耐心来对我即可”。“父亲就是这样强势的人,常常出现教他时他不服,教不好时还要杠你的情况。”小丽打趣道,教爸爸使用智能手机时,总能让人感觉自己是充话费送的。在教他们玩手机时,千万不要多嘴。因为,不管你如何斗智斗勇,父母总能用一句“原来你也不会啊”或者是“明明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讲得那么复杂”,让你抓狂。
好在现在不少社区或老年学校里已经有教老人使用手机的培训班,有的甚至把教老人如何玩转智能手机写进了教材,只为助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记者 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