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的散文家、漫画家、艺术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以其丰富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艺术教育著述和翻译作品等享誉文坛。
2016年,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推出五十卷本《丰子恺全集》。时隔5年,十九卷本《丰子恺译文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套作品集全面反映了丰子恺的文学创作与翻译生涯。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丰子恺以漫画及散文著称于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发展也作出了杰出贡献。丰子恺一生翻译了30多部艺术理论和文学方面的著作,涉及日语、英语、俄语等语种,为中国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对外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丰子恺的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通俗易懂、自然流畅、风格鲜明,广受读者喜爱。丰子恺在翻译外国文艺理论和文学译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次整理出版的《丰子恺译文集》近600万字,主要收录丰子恺翻译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按照文类、主题、写作时间或出版时间分为十九卷。
第一至三卷主要收录日本作家石川啄木短篇小说八种和美国作家李奥伯特小说三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猎人笔记》,以及三部日本物语小说《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
第四卷主要收录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初恋》、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英国作家史蒂文生的《自杀俱乐部》,以及《泉上的幻影》《盲子与疯瘫子》《青房间》《一串葡萄》《会走的木宝宝》《有结带的旧皮靴》等短篇小说或文章。
第五至六卷收录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旅宿》、德富芦花的中篇小说《不如归》,蒙古作家达姆定苏连的短篇小说四种,以及日本作家大仓登代治的《美国猎》、中野重治《派出所面前》《肺腑之言》等。
第七至十二卷收录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的著名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著名长篇小说《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
第十三至十九卷主要以艺术为主题,收录丰子恺从日语、英语、俄语译介过来的有关音乐、绘画等知识普及性和教学类著作。各卷前均有简短的“本卷说明”,以交代每一卷收录作品的版本来源。
丰子恺先生的文学道路正是从翻译起步的。1921年冬,24岁的丰子恺在日本留学十个月后坐船回国。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丰子恺开始着手翻译屠格涅夫的小说《初恋》。在当时普及俄罗斯文学的过程中,丰子恺翻译的这部作品曾影响了一代文学爱好者。
丰子恺的翻译工作有两个重要时期。早期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这段时间除《苦闷的象征》《初恋》外,还有艺术教育类的教材性质的作品,如《艺术概论》《生活与音乐》等。另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这个时期是丰子恺翻译生涯的“黄金时期”,主要译作除了艺术教育类作品外,重点完成了《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等,并完成了长达百万字的日本紫式部《源氏物语》的翻译。
丰子恺的译文,无论是其艺术价值还是思想价值都具有较高水准。丰子恺以丰富的学养和渊博的知识,使他笔下的译文真正做到信、雅、达。从他翻译的题材不一、风格各异、语言丰富、故事精彩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审美风格和译笔文风,也能体会到他的翻译智慧与审美理想。
丰子恺的文学翻译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都是丰子恺文学世界的宝贵财富。对于研究界而言,《丰子恺全集》《丰子恺译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丰子恺研究的全新开始,更全面、更准确认识与评价丰子恺的时代来临。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一个更精彩、更多元的丰子恺形象也已呈现在这两套作品集当中。(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