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年来的宣导教育使绝大多数人养成了节约的良好习惯。但你知道吗,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许多“习惯性”的浪费行为,这种看似微小的习惯性浪费行为,实际造成的损失着实令人震惊。
约10年前曾有一则新闻:清华大学推出了“限量”餐,一个二两的馒头也可分四分之一出售。这种新鲜的节约方式在当时引发社会热烈的讨论,别看它只是小小的馒头,实际上代表着对“习惯性”浪费行为的一种纠正。
生活中,习惯性浪费行为还有很多。比如,仅仅喝了两口却遭到遗弃的矿泉水。“球场上常会看到喝了几口就丢在一旁的矿泉水,会议桌上也是。”市民小林对记者说,这些矿泉水“弃之可惜”,可别人喝过的水,你也没法喝了,但丢掉确实太浪费了。
比如,抽纸明明一张就够用,一些人却习惯性地连续抽好几张。“纸本来就不环保,它的原材料是木材,浪费纸相当于浪费木材,抽一张就够用,为什么非得连抽好几张,在这方面节约也就是在保护环境了。”市民纬先生说。
比如,为了开一次会议往往要打印数十份文件,而这些文件在开完会后基本上很难再被利用。其实,这些纸张的背面都是干净的,利用起来做草稿,做会议记录等都是一种节约。
再比如,周末休息办公室饮水机依旧开着,出门买早餐家里的电视机始终亮着……
曾有机构统计过,每年大学生打印论文耗费用纸达到4000吨;北京,每天就有8万吨饮水机尾水被直接倒掉……这些我们很难察觉的习惯性浪费,实际造成的浪费结果让人叹为观止。
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勤俭节约”,多数人如今也都能厉行节约,只是可能少了一份细心。所以,摒弃浪费恶习养成节俭习惯,不妨再注意一下这些细节,从随手带走喝了一半的矿泉水开始,从抽纸按需使用开始,从出门前随手关灯关电视机开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点滴处节俭的长期坚持,终将汇聚成一股习惯性节俭的社会洪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者 张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