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塞斯·诺特博姆的代表作《狐狸在夜晚来临》《流浪者旅店》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诺特博姆出生于荷兰海牙,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出版作品50余部。
诺特博姆承继纳博科夫和卡尔维诺之后的文学传统。他的小说属于“思想小说”,思辨色彩浓厚,他擅长在寻常事物中灌注哲学思考,他的思想经常会不经意地出现,令人猝不及防。
《狐狸在夜晚来临》是一部神秘忧郁的“记忆之书”,是诺特博姆创作技艺的终极之作,融合小说、散文、游记与艺术观察等多种体裁。书中八个故事的共同基调是“忧郁”,追忆爱与故人,记录存在与消逝、秘密与恐惧,沉思记忆的重要母题。
诺特博姆巧妙地编织着精致的故事,收集和重建生活中那些悲伤的或失去的记忆。他将言语、意识、细节融为流动的整体,营造出微妙的空间。场所、器物、光影、气味、颜色以及声音都是他建造记忆之城的元素,新旧交融,虚实共存。
异国漂泊者的命运是诺特博姆始终关注的主题。漂泊者们不是生活在某个海滨小城,就是生活在某座岛屿上。他们的心,始终处于漂浮无依的状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存在着,却始终如无根之萍。
《流浪者旅店》是一部游记,是诺特博姆三十多年间游历世界各地的游记作品合集。诺特博姆的游记堪称人类文化记忆的储存库,其中布满了各种历史、社会学、文化研究、艺术观察与评论的超链接。他的游记把文学和哲学融入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具有极高的思想境界。
流浪者旅店是一座并不存在的建筑,是一个由景观与记忆筑造的世界。在这座旅店中,一座城市便是一个房间,房间不计其数。它不是由单一的城市类型构成,而是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多元族裔背景。
旅人始终处于一个“事件空间”之中,经历着不同的文化相遇。它以城市为原点,既探索城市的故事,也思索城市发展与再生的困境。旅人不仅描述自然景观,也描绘人文景观。最重要的景观都与当地的记忆有关,这些记忆影响了旅人的所见所感。当观者成为“记忆收藏者”,便可以抵抗文化与历史的失忆,以及传统遗忘。
诺特博姆的游记写作,融合风土博物志、文化研究,从多角度思索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丰富经历。这些风格迥异的城市重塑了我们对于空间固有的形态认知,打通了世界的重重壁垒。
在诺特博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相互交织,多种文学体裁相互融合,他经常在小说、诗歌、散文、艺术观察、文化研究之间自由切换,创造出了极具创造性与开放性的文本。(水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