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第08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狮城诗联夜话

古卫风云海天宁

永矗东南古卫雄风今日胜;

宁听碧浪千帆凯唱白鸥翔。

当脚步沉重地踏过永宁古卫的石板,手指触摸着巍峨城墙,仰望城头上苍劲鲜红的三个大字“永宁卫”,在深邃的城门洞中,拾级而上,伫立城楼,眺望远处碧海蓝天,仿佛穿越到明朝那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明洪武年间,为防御倭寇,设永宁卫卫所。永宁卫,也在这时成为中国三大卫城之一,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捍卫着中华大地的海疆。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烧杀掠夺,每年农历四月廿三和廿四,便是永宁“陷城”“洗街”这一悲壮的历史见证日,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7·16蒙难”,在一场场劫难中,永宁百姓也在保家卫国战斗中英勇奉献出自己的热血生命。

古卫城旁一巨石,临海一面竖向雕刻“镇海石”三字大楷书,笔力遒劲,气度宏浑,相传为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镇守永宁时所写,矗立于天地之间,背海仰坐,风雨不动。后人提起这块镇海石,便绘声绘色讲起俞大猷歼灭倭寇的故事,其实,这不仅仅是故事,而是永宁人民的斗志,永宁人民的精神。

“善恶自知长焕丹心正气;阴阳立判岂容佞色巧言。”循着城内老街坎坷的石板,怀着无比敬畏之心,瞻仰永宁城隍庙,“为善事无须再拜;作恶行何必多求”,诠释神明对人世间行为的准则。永宁历来为文化荟萃之乡,其历史、地理、文化在石狮这一方土地上都是独具特色,于是,深思赞叹之余,笔者挥笔为永宁城隍庙所题:

鳌城永世,千秋卫垒长春泽;

碧海宁涛,万里江山共月明。

本联暗嵌“永宁”两字于其中,此联历史、地理、情景相融,其中意义突出了鳌城这个永宁镇的古称,点明卫垒历经千秋,至今仍巍然屹立,现在焕然一新,而且下联突出了永宁地处海疆,宁涛为风平浪静,且万里江山共月明象征海峡两岸期待统一,取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

“银汉泻千寻,飞溅龙吟。泛舟沧海任浮沉。击浪中天帆点处,一酹谁斟?

又是雨霏霖,暑尽寒侵。惊涛拍岸马齐喑。日落长河倾雪瀑,淡泊冰心。”

硝烟虽已淡去,历史仍需铭记,一曲《浪淘沙》,在数百年风起云涌里,烙下无数激奋人心的住事。永宁古卫城外潮起潮落,年复一年拍打着伤痕累累的礁石,洛伽寺的晚钟,回旋归帆的鸥鸣,掠过城楼檐角下的风铃,回旋在如今的波平澜静中……(江南鸿)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