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以来,石狮全面拉开行政审批服务“局长走流程”专项活动序幕。单位“一把手”以办事群众或窗口工作人员身份,参与本部门及下属管理单位部分审批项的现场咨询、申报受理、审查要点、审批环节、办理时限等全流程的体验,现场查摆审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研究改进对策,推动提升窗口政务服务水平。
近年来,为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助力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石狮下了不少功夫。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总抓手,各审批窗口通过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压减办事环节,下放审批事项授权、提高审批流转效率,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即办件占比,最大程度方便办事群众“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同时,编制“一件事”集成服务清单、推出帮办代办服务、部分事项实行“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设立“跑一趟办不成”投诉中心等等,着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成效有目共睹,百姓已经真切感受到办事的便利。
当然,包括政务服务在内,窗口服务的提升向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此次推出的局长“走流程”活动,于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提升而言,既是一种新尝试,也是一种新突破。因为“一把手”身份的相对特殊性,让其转换角色,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感受窗口的办事效率,以窗口工作人员的身份了解审批全流程,发现、直面审批过程中尚存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无疑能更有力地倒逼“自家”审批窗口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持续提升办事群众的获得感。
结合我省正在推进的“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以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来看,局长“走流程”,就是针对审批服务的短板、弱项的再调研,活动的成效则直接关乎群众的办事效率,是妥妥的民生实事。因此,笔者认为,局长体验“走流程”,既需要走深、走实,还应长期“走下去”。
这就需要“一把手”们确实摆正心态,以“自我找茬”的态度,真正“沉浸式”体验。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百姓的难、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再落实”,有的放矢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才有助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局长“走流程”既深入一线,也走入群众,可以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有益形式,由此促进审批服务的提升,也是为民初心的践行,既有意义也有效益。因此,这事不应仅仅当做一时的活动,而应作为各审批部门自我检视、自我提升的渠道,常态化地保持下去。如此,才是为民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才能不负局长“走流程”的初衷。(康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