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傍晚6时02分,位于石狮市湖滨街道曾坑社区金曾一路的“永恒阳光馒头店”关上了铁门,门上“永恒阳光馒头店”的店招陷入夜幕中。十年坚守,终说“再见”!这间温暖了石狮十个年头的免费馒头店“光荣谢幕”。(详见11月16日《石狮日报》二版)
十年坚守,终说“再见”!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光荣谢幕”。尽管有些遗憾,但网友们仍以最动人的词汇来“道别”免费馒头,在“爱抖石狮”抖音号近千条网友评论中,更多的关键词是“点赞”“感谢”。永恒阳光馒头店的公益十年,有感动、有困惑,也留下无限思考。
在永恒阳光馒头店终说“再见”之后,笔者结合一些媒体文章及网友评论,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谈谈个人看法——
“公益价值”说。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有人提出,“贫困人口少了很多,馒头店存在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此,笔者基本认同,但也有异议。即使仅存形式意义,“免费馒头”依然具有其公益价值,那就是“希望”,给自己希望,给别人希望。“传递绵薄之爱,温煦风雨之人。”永恒阳光馒头店店招下方的一排小字,道出其公益内涵。公益活动具有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意蕴,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功能,唤醒每一个人心底的爱,传递爱与正能量,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这一切的温暖。所以,公益价值不能完全以现实价值的多寡、高低来作量化评价。
“造血能力”说。放眼当下,公益组织或个人如果想要在公益道路上走得风生水起,非“有心有力”不可。心,是指其价值使命与理念坚守;力,即指其专业发展能力,也包括投身公益事业过程中对各种成本的承受力。一个易见的事实是,做任何一项事情都需成本,公益事业亦不例外。尽管做公益可以不考虑投入产出,而是追求价值满足,但一样不能忽视对投入资源的承受限度。显然,不具造血能力或者说未形成造血能力的渠道,是永恒阳光馒头店“谢幕”的主因。
“公益土壤”说。关于此,尽管在网友评论中鲜少提及,但也不必回避。石狮是一座“爱心城市”,近年来官方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以及未注册的民间草根公益组织(或称活动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仍在持续,有的昙花一现。社会公益组织的成长壮大,需要政府的培育扶持,但更依赖于公益土壤以及社会公益组织自身的努力与完善。传说中有一种土壤,叫“息壤”,它可以自由生长,永不耗减。公益组织要想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息壤”。在当前的语境下,与企业、基金会等市场、社会主体的共同利益便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息壤”,可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
无论如何,“免费馒头”温暖了石狮十年,今朝“闭店”也算是“光荣谢幕”。“免费馒头”终说“再见”,仍留下不少猜想与希望。永恒阳光,感谢有你!
(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