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娇(1914—2014),原名白雪樵,祖籍泉州安溪,马来西亚归侨,曾任全国侨联委员。她自小家境殷实,生活安逸,无忧无虑。
1936年,年仅22岁的白雪娇被父母送回福建,就读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的白雪娇回到了马来西亚棕城,在协和华侨大学任教。
同年,以陈嘉庚为会长的南侨总会在南洋各国征召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白雪娇心想自己是女性,父母不会答应,于是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应征。
临行前白雪娇给父母留下告别信,其中一段写道:“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出发前她父母还是知道了她的秘密,也曾加以阻止,但见她回国意志坚定,便同意了。
白雪娇前往通向中国的大陆桥“滇缅公路”,遍布高山深河急弯陡坡,地势极为险恶。但它却是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交通线,运输汽车、坦克、枪火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
从1939年2月至9月,回国的南侨机工总人数达3200多人,只有5名女性,白雪娇便是其中一位。抗战后期,在邓颖超的建议下,白雪娇转到四川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参加大学生抗日宣传队,从川北徒步沿途宣传抗日。
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石狮日报社联合主办的“连艺芬芳”专栏,第二十七期介绍的是青年画家赖津丽及其编绘的连环画作品《“无畏之花”白雪娇》(节选)。
赖津丽,1991年出生于泉州,2017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其现任教于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现为福建省连环画插画与绘本人才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