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过六旬的刘女士有些闹心:外孙女小小(化名)由她带到上幼儿园,一直很听话懂事。前段时间,刘女士由于身体原因把小小送去她奶奶那带了三个月,结果被宠得不成样子。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当下选择双方老人轮流带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数,这种状况究竟好不好?怎样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奶奶宠得孩子一身毛病
小小自出生起就一直跟着刘女士,2021年刚上幼儿园。不巧的是,开学没几天,刘女士突然肚子疼,被送进医院后,医生立马安排了手术,之后还叮嘱说需要在家静养三个月。刘女士手术期间,小小的奶奶就把小小接了过去,白天仍送幼儿园,晚上由奶奶照顾。
三个月后,刘女士觉得自己没事了,又实在想小小,就赶紧把小小接了回来。接回来以后,刘女士发现小小添了很多坏毛病。前几天,幼儿园的老师向刘女士反映,说小小最近总和小朋友抢玩具,中午也不好好睡觉。原来她不会这样,知道玩具得分享,从出生就一直有午睡的习惯。不止这些,比起在学校,小小在家的表现更是令刘女士有些恼火。
“本来都会自己用勺子吃饭,现在不仅顿顿得喂,还得追着喂,要么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水果蔬菜不爱吃,就爱吃肉,尤其是红烧肉。原本喝白开水喝得好好的,回来以后不放点糖就不喝了。”刘女士越说越生气,说有一次带小小去商场玩,路过饮品店时,小小就赖着不走了,吵着要刘女士给她买奶茶,刘女士不买,小小便在门口撒泼打滚起来。“原来小小可不是这样的。”说起这些,刘女士显得有些烦躁,“我辛辛苦苦3年,她奶奶不过带了3个月,就把我原来给孩子立的规矩都打破了。”
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
说起让双方老人轮流带孩子的事,身为人父的小李至今依旧后悔不已。小李的女儿今年10岁,平时寡言少语,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小李说,这和她从小在爷爷奶奶家与外公外婆家轮流生活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小李的女儿刚满两周岁时,小李就与妻子商议:两边老人每家一周,轮流带孩子。原因很简单,满足双方老人的情感需求。小李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女儿一出生双方老人都想带孩子,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和自己亲。外公外婆家庭氛围比较宽松,经常给孩子买喜欢的图书和玩具,幼小的女儿每次到奶奶家后都会兴高采烈地说个不停,奶奶有点不高兴了,“你姓李,要和爷爷奶奶亲,知道吗?”几次之后,女儿学会了看奶奶的脸色,也不愿意再去奶奶家。可当时还不知情的小李和妻子继续带着女儿两家跑。结果一年不到,夫妻俩发现,原本活泼的女儿越来越不爱说话了……“那时候因为忙事业,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小李无奈地摇了摇头。
育儿理念不同要及时沟通
现实中,由于实际情况或双方老人的要求,不少家庭都会出现轮流带娃的状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小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是有其合理性的,可以减轻老人在体力和精力上的负担,对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如果双方老人轮流带孩子,双方的生活习惯、理念和教育观念不尽相同,就有可能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同时,老人也不得不经常变换自己的生活状态,对一部分老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影响老人的心理状态。
小孙表示,如果由双方老人轮流带孩子,要充分考虑老人们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尽可能发挥主导作用,尽量陪伴孩子,老人加以协助。如果养育孩子理念不同,应及时沟通与协调,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记者 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