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10版:闽南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海丝”福文化 非遗有魅力

美琼肉粕

源和堂蜜饯

第七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于2021年12月24日至26日在石狮市举办。

步入主会场,映入眼帘的就是泉州“海丝”精品展区,该展区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为主题,展示泉州海丝大事记及22处遗产点,并集合安溪茶、永春香、德化瓷、泉州非遗小吃老字号企业代表参展。同时,在不同时段为大家带来茶艺、踢球舞、捏面人、掷铙钹、提线木偶、高甲戏等10场精彩的非遗文化表演,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零距离体验泉州“非遗”文化魅力。

10场非遗表演 演绎闽南文化

作为“海丝”品博会系列活动之一,非遗文化展演以一场精彩的提线木偶表演拉开序幕。舞台上,精巧的木偶被几根线控制着,做出踢腿、观望、拍手等动作,活灵活现,趣味横生。提线木偶早在唐末就流行于泉州一带,剧目中保留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1年12月24日下午,捏面人、踢球舞、茶艺表演在泉州“海丝”精品展区接连上演,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其中最令观众感到新奇的要数踢球舞,踢球舞又叫彩球舞、碰球舞,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体育游戏“蹴鞠”。自汉代始,“蹴鞠”逐渐成为上至皇宫达官显贵,下至普通平民百姓所喜爱的体育运动。这种游戏后来逐渐向两个方面衍变,一个是现代足球运动的雏形,另一个是舞蹈形式“踏(蹋)球舞”。“蹴鞠”舞蹈形式在两宋时期随大批避乱的中原人南迁而传入泉州后,结合梨园戏科步,并吸收南少林武术动作,形成独具特色的泉州踢球舞。

当天的表演中,踢球舞演员以脚踢球,以手抛球,以身体其他部位碰球、接球。举球者双手举起一个固定在长竹竿上的球,伴着踢球者的动作前后腾跳、旋转舞弄,而踢球者与举球者默契配合,将这一古老、优雅、欢乐喜庆的舞蹈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表演中加入了高甲戏丑婆的动作,诙谐戏谑。

传统民间小吃 古早味福味道

蜜饯和肉粕是石狮人最为熟悉的家乡小吃,可作为茶配招待亲友。在旧时,它们却是过年才能吃到的零食,所以蜜饯和肉粕又是颇具年味的传统小吃,蕴含着浓浓的“福文化”。

在“海丝”精品展区内,记者发现两家泉州古早味小吃的展位,一家是百年蜜饯厂“源和堂”,一家是传承五代的龙湖美琼肉粕。通过这次的展览,我们了解到这两种非遗小吃的前世今生。

源和堂创始人庄杰赶、庄杰茂两兄弟是晋江青阳人,他们以贩卖水果为生,每天常有一些卖剩的水果,因为不忍水果腐烂,兄弟俩便尝试用食盐腌制,晒干制成甘果。后经多次改进,加入糖与中药,制成咸酸甜诸味皆有的李咸饼、七珍梅、咸金枣等产品出售。一经推出,便大受顾客青睐,从此两兄弟转行创立庄氏蜜饯,后改名“源和堂”。泉州华侨众多,源和堂在国外也很畅销,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泉州人过年常备有蜜饯,蜜饯甘甜,有生活美好的寓意。”源和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源和堂还推出了“春节应景甜碟”“茶配”等特色产品满足市民游客的不同需求。

“作为泉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湖美琼肉粕是有着16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美琼肉粕第五代传承人陈明良介绍,早年,肥肉炸油后剩下的肉粕并不像现在是一道正式的美食,一般要等到过年杀猪炸猪油的时候才有,是孩子们可遇不可求的零食。“每次吃到肉粕,大家就知道要过年啦。”陈明良说,肉粕也是闽南人最喜爱的年货之一。

传承“海丝”文化 非遗唤醒乡愁

“我们特地在包装上融入了华侨文化。”陈明良介绍道。多年来,美琼肉粕远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深受华侨喜爱。为此美琼肉粕推陈出新,不仅推出了古早“猪油拌饭”等新产品,还将包装做成了旧时华侨出行用的竹编行李箱式样,令人眼前一亮。

位于鲤城区的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是一个集创意空间、艺术广场、时尚街区、商务办公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园区,这里的前身正是源和堂蜜饯厂。源和堂不仅仅是泉州老字号,更是一代人的儿时记忆。“以前蜜饯很贵,逢年过节家中华侨回乡时,大家很开心,就会买一些。”扯不断的甜甜蜜蜜,剪不断的童年记忆,这一口甜,不仅传承了百年味道,更是守护了一方乡情。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内的老烟囱、储粮罐、老厂房既保留了老工业建筑风貌,又有现代创意理念与活力。美琼肉粕推出的猪油拌饭包装上写着:一份简单的猪油拌饭唤起了多少人记忆里的味道,虽是古早味,吃法却十分现代。“海丝”文化传承与时俱进,不变的是侨乡永恒的乡愁。

(记者 占婷 郭雅霞)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