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8版:艺术空间 上一版   
下一篇

浓墨歌咏 泉州世遗

——何锦龙书法专题展侧记

何锦龙《石湖码头》

何锦龙《万寿塔》

何锦龙《六胜塔》

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的22个世遗点,散落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独具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那么,如果以专题书法展的形式来呈现泉州世遗点的概况与内涵,那又会有什么样的视觉体验和意象冲击呢?正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的“世遗泉州专题书法展”,给出了很好的解答。

1月15日,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泉州市文联共同主办,泉州市书法家协会、泉州市美术家协会、泉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世遗泉州专题书法展”正式拉开帷幕,展期八天。展览分为“世遗泉州经典”“海丝泉州胜概”“世遗泉州感赋”三大版块,计有书法作品七十余件,内容涵盖了与世遗泉州史迹相关的古贤诗赋,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何锦龙重览泉州海丝胜概的感悟。

“泉州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基于泉州璀璨丰厚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存,契合史实,彰明特质,展显内核,寓意高置。”因为赏阅古贤咏诵泉州胜概之诗章,何锦龙在记叙重览泉州海丝史迹的过程中,录为书幅,并从中遴选若干集结成展,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同好为传播世遗泉州之历史蕴含与文化魅力共鸣献艺,由此促成了此次“世遗泉州专题书法展”的成功举办。

这一次的展览,在以书法的意境之美展现泉州22个申遗点历史内核的同时,也很好地彰显了泉州的古今文化特色。比如对于石狮的三处世遗点,何锦龙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并撰写相关跋文——《石湖码头》录宋代诗人李邴《咏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诗句“涨海声中万国商”,并题跋:“石湖码头,位石狮蚶江。清代史学家蔡永蒹著《西山杂志》载:‘林銮字安东,先祖林尚书号西山,因五胡乱华,避兵祸自河南洛阳沿水路南下,东石卜居。林氏自东晋至唐乾符以海上商贸为业。’唐开元年间,林銮商船达南洋诸邦,因造大型码头,名林銮渡。石构栈桥称通济桥,乃宋时重造,于今尚存,形貌恢宏,气质遒劲。郑和下西洋船队曾靠泊于石湖”;《六胜塔》录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著作《岛夷志略》所载内容:“船由岱屿门挂四帆,乘风破浪,海上若飞”,并题跋“六胜塔,位石狮蚶江金钗山,俗称石湖塔。北宋政和年间僧人筹建,以修行意念取名六胜塔。南宋景炎二年元兵毁坍,元至元年间蚶江海商捐资重建,取名万寿塔。规制超越姑嫂塔,精致不亚东西塔。直视泉州港出海航道岱屿门。史载:‘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便可放洋过海,泛往外国也’”;《万寿塔》则录明代广西参政苏濬咏万寿塔诗句“千杯迎海市,万里借扶摇”,并题跋:“万寿塔,位石狮宝盖山,亦称关锁塔,寓意镇南疆而控东溟。俗称姑嫂塔,明户部右侍郎何乔远著《闽书》载:‘姑嫂垒石山巅,登高望断归舟。’万寿塔建造于南宋绍兴年间,主旨与海洋商贸息息相关。《八闽志》载:‘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泉州府志》载:‘泉城关锁水口之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字里行间,饱蘸浓墨,情真意切,值得一一仔细品读。

可以说,本次专题展是何锦龙爱国爱乡之情的一次迸发,亦是对泉州申遗成功献上的一份厚礼。通过何锦龙的笔触,我们穿越古今,在书法线条的流动感与千年古城的古典美之间,感悟“半城烟火半城仙”,审视泉州人民在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影响下的自我坚守,深刻理解海洋文化熏陶下的“爱拼才会赢”精神。

本次展览举办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肯定。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德谦认为,何锦龙的书法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此次世遗主题创作更是一次内涵深刻的艺术创新:“古有书法抒胜地,今以笔墨书世遗,这种文化情怀值得我辈学习。”泉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洪宗洲则表示:“何先生书法于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行云流水,出神之处胜在奇变、窥有险绝之美。”他认为此次展出的作品诗词川流之间文辞恳切,语言优美,细细阅读,风华腴润。

在记者看来,这一次的展览,何锦龙在内容、形式以及技巧上均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与探索,令灵动的书法线条呈现出泉州世遗点的厚重之美,二者互相加持,深情讲述了当下世遗保护的泉州智慧,相信这样的故事会有更多人去倾听。(记者 茅罗平 李自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