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儿女向记者反映,父母退休后渐渐与社会脱节,有的甚至直接“躺平”,得过且过。为充实父母的生活,作为儿女的他们开始尝试反向激励父母,希望用各种活动充实父母的生活。殊不知,反向激励父母还需注意分寸。
年过六旬的蔡阿姨说,她的女儿总希望她能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看到有人拍短视频火了,女儿就鼓励她去拍短视频;看到邻居去上老年大学,女儿也时不时叫她去老年大学上各种兴趣班……“虽然我知道女儿是为了我好,但也不能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得让我也去做,真正的激励应该是鼓励父母做喜欢的事。”为此,蔡阿姨还特意跟女儿谈心,表示自己不喜欢女儿一味地拿她跟别人的母亲做比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过被子女反向激励的经历。“孩子们想要我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这个心情能理解,但激励的方式有待考量。”来自河南的李阿姨告诉记者,退休后,她来到石狮帮儿子带娃。在孙儿上学后,儿子担心她一个人在家无聊,便总想着给她找点事做。去年,听闻邻居一位老太太加入社区老年学校合唱队后,每天和队友一起练练歌,偶尔还会参加合唱队组织的外出游玩活动,儿子觉得这个很不错,又有认识的邻居一起,便想让她也去试试。殊不知,李阿姨不懂闽南语,和社区里的老人在一起,基本上都聊不上话,显得特别的孤单。去了几次后,李阿姨不想去了,不知情的儿子还反向激她,说她不自信。当时,李阿姨就回怼了儿子一句,“你改天有空,陪我去那里坐坐。”李阿姨的一句“陪我去那里坐坐”让儿子陷入了沉思,同时也透露了她想要儿子陪伴的需求。
因为一次意外,年过六旬的老蔡腿摔伤了。之后,老蔡变得特别不爱出门,主要是怕别人笑话他走路不利索。老蔡属于肥胖体质,儿女们担心他不外出走走,身体会越来越胖。后来,他的小儿子尝试陪他一起外出散步,特别是听到邻居夸赞他有个孝顺的儿子时,老蔡外出散步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起来了。老蔡感慨:“全靠儿子一路陪伴和支持。”
(记者 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