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02版:全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呈现“加速度”

——专访国家医保局医保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关系着每一名参保群众。当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展如何?医保异地报销服务如何提升?新华社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医保局医保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

加速跨省就医直接结算 减少“跑腿垫资”

“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是完善医保制度、解决群众突出关切的重要惠民举措。”隆学文说,国家医保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对住院费用、门诊费用跨省就医结算“两手抓”,为参保人员减轻就医负担。

目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各类参保人员和主要外出人员。在此基础上,国家医保局继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推进跨区域协同业务。

在门诊费用方面,2021年初新增15个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省份后,稳步扩大覆盖范围,年底所有统筹地区可以提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了12.8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

截至2021年底,所有统筹地区已开通国家统一的线上备案服务,其中17个省份的90个统筹地区开通“即时办理、即时享受”自助备案服务。

群众异地就医需求高 加速啃下“硬骨头”

让群众在异地他乡“能看病”“看好病”是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初衷,国家医保局为此开展了诸多探索。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医疗需求,广大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诉求不断提高。

其中,门诊慢特病费用异地结算这块“硬骨头”尤其“难啃”。

“再难也不能绕道走。”隆学文说,国家医保局从涉及人群多、地方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入手,统一病种名称、病种编码和结算规则,推动区域试点走向全国试点。

截至2021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启动统筹地区试点,作为参保地和就医地,双向开通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这只是第一步。”隆学文说,接下来要指导各试点地区加快信息系统改造,扩大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范围。

着力破解“异地”难题 方便群众就医

“一笔直接结算需要经过国家、省、市等多级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直接结算。”隆学文说,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国家医保局将不断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在制度体系、管理标准等方面精准发力,包括分类推进住院、门诊费用结算“跨省通办”;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体系;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将继续完善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宣传异地就医结算政策。(新华)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