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08版:时事·卫生与健康 上一版   
上一篇

以改革求实效 基公卫服务有了“永宁实践”

永宁镇卫生院按照“清单”推进基公卫工作

村医协助开展老年人体检和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永宁镇卫生院基公卫人员细化体检流程,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如何让基层百姓的健康有保障?站稳“老百姓家门口医院”的定位,在着力看好常见病、多发病的同时,用一场改革,更精准、高效地为群众提供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是永宁镇卫生院近年着力探索并给出的实践方案。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的“组合拳”,致力于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扩面、提质、增效,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待破冰:探索背后是为民

“从2月中旬开始组织体检,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四个村的老年人体检率达到75%以上,公卫团队在一星期内完成体检村(居)的老人体检报告……”翻开永宁镇卫生院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记录本,仅老年人体检一项,就进展十分迅速。体检率的快速攀升,也意味着,有更多老年人可以有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干预调整,及早地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这一明显变化,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永宁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科室负责人李丽君坦言,“以往每到老年人体检的时候,需要花很大力气一户户动员,最后还可能是工作人员来了十个,体检的老人只来了七八个”。自从该院基公卫改革以来,各村配合体检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有时候原计划只进行一上午的体检工作,因为人数超出预期,医护人员加班加点,确保每个村的第一轮老人体检工作圆满完成。

李丽君将这一“反转”与永宁镇卫生院内部开展的一场基公卫改革联系起来。“机制的改革,提高了人员积极性,也提升了协作效率,团队更用心地走到群众中,群众的配合度自然也就越高。”

一直以来,卫生院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大、任务重、人手少,如果机制不顺,容易造成项目实施的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另一方面,服务的评价和考核,如果不能完全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健康服务的积极性也难以提高。

困难客观存在,难道就不寻找突破口了吗?“我们想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以改革作为契机,想办法理顺本院这一环节中基公卫服务存在的一些不顺畅地方,让服务真正有效落实,群众才能切实从中获益。”基于此,永宁镇卫生院院长邱尚熊主动抓,多次召集卫生院主干集思广益,找出目前基公卫工作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探索破解之法。

“清单式”协作:提质增效见成效

2021年,这场内部改革率先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动力”和提高“服务能力”三处切入。永宁镇卫生院立足基层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工作模式。

为提升公卫人员工作效率,帮助大家梳理基公卫工作的“千条线”,厘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永宁镇卫生院尝试推行“清单式”工作法: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一细分量化;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分配,并厘清工作具体负责人员,明晰工作完成时限。每年的年头“下单”,全年的工作量、工作进度一目了然,各工作小组按照“清单”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甚至可以错峰进行,“不会出现阶段性赶任务而带来的人员紧张和服务质量跟不上的问题”。

这一做法带来的另一好处是,“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得以及时进行跟踪,并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做多做少看得清,薪酬分配告别‘大锅饭’”,在卫生院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服务积极性。

在理顺医院内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同时,永宁镇卫生院积极整合资源,将村级健康管理员和村医均纳入到基公卫服务团队中,加快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服务能力。

“卫生院有技术能力的长处,但村级健康管理员和村医有贴近群众的优势。他们与群众有更多的互动,对居民的生活习惯、家庭情况有着更深刻的了解”。李丽君打了个比方,“老年人体检之所以得以快速推进,与村级健康管理员前期非常全面和深入的动员是分不开的,到了老年人体检的当天,村医也积极加入现场维护秩序。如同几位老朋友一直贴心地为自己的健康操心,群众都会更加信任和安心”。

实施改革一年以来,永宁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填补了从“单兵作战”积极性和效率上的短板,开启了“兵团化”作战新模式,直接带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扩面、提质、增效。邱尚熊也切身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变化,“以前人手不够、工作任务繁重,三天两头需要从中协调,现在各工作组在各自轨道有序运行,不仅明显提高了公卫工作协调筹备的效率,而且也大大提升了基公卫工作项目的服务质量”,邱尚熊笑称。

“事实上,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我们也希望借改革理顺机制,让国家政策更顺畅地到达基层,惠及百姓。”邱尚熊说。

(记者 谢艳 郭雅霞)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