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一线,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让人抖擞。在严格执行“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住宅小区内,这份力量源于临时党支部的给力引领、志愿者们的暖心保障。隔“疫”不隔“爱”的故事,在多个小区不断上演。
“您的感谢,让我们坚守”
日前,津毓花苑小区临时党支部收到一封感谢信,写信的是锦峰实验学校的小黄同学。因为防疫需要,小区住户自觉配合足不出户,“这时候,‘吃’成了重点难题,怎么办呢?”小黄同学在信中说,“感谢爱心人士在这个时刻捐赠蔬菜食物,志愿者和党员叔叔阿姨及时帮大家配送,相信我们的家园会恢复勃勃生机”。
住户发来感谢信的背后,是临时党支部的有力担当和暖心服务。因该小区没有专职物业管理,日常主要聘请人员负责安保工作。为此,临时党支部成立后,除了党员、干部职工、机关下沉社区人员就地转化为志愿者,一些退休老同志、热心业主也纷纷加入。
为科学调配、合理分工,党支部将志愿者分为人员管控和物资配送两个小组。核酸采样时,无论是场地组织、信息检录、秩序维护,还是引导礼让老人、上网课学生,做好采样人数统计,志愿者们都细致入微,既确保不漏一人,也做好人文关怀。日常,则实行24小时轮班,劝导住户居家“静态管理”。同时,做好相关爱心物资、住户线上采购生活物资的分发、配送,确保住户安心“宅”家。
“您的急难,我们来解决”
“4月1日,我们志愿者帮忙跑了好多家药店,终于帮老人买到7盒他需要的药,够他用一周了。”2日,宝源小区临时党支部一党员志愿者告诉记者。
小区实行“静态管理”后,志愿者们了解到,有一户失独老人,老爷爷每20天就要去医院输液,其老伴也得拿药。得知情况后,志愿者第一时间成立“一对一”服务组,组织人员上门了解病情,并落实帮扶分工。3月25日,通过“点对点”绿色通道,老人被及时送至市总医院治疗,并拿到他和爱人所需的部分药物。这让其在福州读书的孙子总算松了一口气。
另一暖心事,发生在住户杨女士身上。小区落实“足不出户”措施后,住户李先生反映,其爱人杨女士预产期将至。为此,多方志愿力量紧急启动应急机制,一边与妇幼保健院衔接,一边组织落实防疫服务措施。3月22日,杨女士顺利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妇幼保健院隔离病房待产,并于3月25日顺利生下小宝宝。待产期间,志愿者们持续通过微信、电话跟踪,让李先生一家倍感温暖。
(记者 康清辉 林智杰 通讯员 戴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