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高晴
鲁迅先生对中国革命美术史的贡献巨大,他在民族危亡之际倡导文艺救国,发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在他的号召和培养下,一批进步的“木刻青年”快速成长,刘岘便是其中的一员干将。1934年至1935年期间,刘岘致鲁迅信件37封,得到回函14封。鲁迅还曾为刘岘、黄新波等人的《无名木刻选集》作序,在序言中他提出“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这样的艺术主张成为刘岘艺术生命的追求。
1915年,刘岘生于河南兰考县,由于从小看到母亲在封建时代家庭中的低微地位,使他自幼产生了怜悯、同情穷人和弱者的心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刘岘来到北平,在目睹满街逃难的人群后,刘岘内心埋下了要成为一名有作为画家的种子。
1932年,刘岘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外国小说中的木刻插图。版画中黑白线条的感染力和他内心的悲苦有着极强的契合度,于是他开始专注于版画的创作。如《示威》(图1)表现的是民众抗议游行的场面,从技法上看刘岘早期的刀法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粗犷拙重之感,人物面目几乎被省略,背景刻画也略显稚嫩。之后,通过“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的引荐,刘岘与鲁迅开始信件往来,在一次次与鲁迅的交流后,其技法与构图有了很大进步。
1934年,刘岘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那里他有幸结识了日本木口木刻大家平塚运一,之后他大部分时间用于木刻创作。在日本的3年时间里,他创作了百幅木口木刻作品,其中130幅为苏联小说家陀思妥夫斯基《罪与罚》制作的插图(图2)得到了版画界的高度认可。鲁迅在书信中指点刘岘,他这样写道:“为文学作品插图,重要的是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形’表达出‘神’。”为了创作好这套作品,刘岘全方位搜集资料,揣摩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他通过对人物脸部神态和穿着打扮的精心刻画,展现出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内心的纠结、索尼娅的纯真善良,以及背景人物所呈现出来的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阶级的傲慢。从这幅作品的画面可以看到,此时期他的作品线条变得细腻柔美,阴刻与阳刻的有机结合烘托出整个画面的情感。
1936年,刘岘又为茅盾的文学作品《子夜》刻作插图(图3),其创作风格由表现派木刻逐渐走向写实。统观这套作品,可以看到很多场景的刻画被有意回避了,画面只是表述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活动。茅盾在为《子夜木刻》撰写的《子夜叙说》中提到:“刘岘先生是个很努力的木刻家,但因居外国日久,于国内风物不甚熟悉,他曾想刻交易所场面,和我函商,终以一九三零年华商证券交易所之旧址刘岘先生无法得见,只好作罢……请欣赏木刻就是了,倘因题目曰《子夜木刻》而责以必相印证,甚或抛开木刻本身而注意于图与文之是否相合,那就失了刘先生制图的用意了罢?”这段话一方面看到了茅盾对青年版画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刘岘创作插图的艺术方法深受鲁迅的影响。当时鲁迅所教导木刻插画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表达,倘若与内容不甚相关,借以抒发画家的想象力也未尝不可的观念,在青年木刻家中影响广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岘愤然回国。1938年,他与夫人一起参加新四军,奔赴前线。在彭雪枫将军的倡导下,刘岘组建“拂晓木刻研究会”“拂晓剧团”,并主持创办了《拂晓木刻》半月刊,带领战士们创作革命版画和漫画进行抗日宣传。如其创作的《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图4),将画面分区域讲述不同故事。在敌机的轰炸下,包括英勇抗战的士兵、大后方筑建堡垒的劳动工人、正在抢救伤员的护士、在街头宣传抗战的群众等,充分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全民抗战的伟大。
1939年,刘岘调回延安鲁艺任教员,他将所作木刻手印成册,赠予中央领导同志雅正。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欢看木刻,刘岘同志赴边区时间不久,已有了许多作品,希望继续努力,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延安的风土人情、革命队伍的勃勃生机都给刘岘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边区政府的改革政策又使大后方的环境相对稳定,此时刘岘刻画了很多表现延安风光的作品,如《延河溜冰》(图5)以平稳的构图给人以安定和平之感,展现了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远处点刻的苍茫大地与近处线刻的溜冰痕迹,好似黑白律动的音符,整幅画面在人与自然的融合下给予观者美好的向往。
新中国成立后,刘岘的版画题材更为丰富,刀法上更加富于变化性,构图上更加富于装饰性。上个世纪50年代,他借画抒情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讽刺意味的寓言插图,用自编自刻的方式来反讽社会上阿谀奉承的虚伪现象,至1987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将200多幅画作出版成《寓言百图》。1958年,他为郭沫若的诗集《百花齐放》创作了101幅花卉插图,这些作品被称为“百花传神”,美术评论家杨悦浦赞赏道:“每一幅花卉作品都带有深刻的思想性,他把画中的花卉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寻找到并表现出能够触动人们心灵的因素……”1960年,中国美术馆建成后,刘岘作为“收购小组”主要成员参与了5年的藏品收购工作,为美术馆版画库征收了大量重要的革命美术作品,刘岘也成为中国美术馆研究保管部的第一任负责人。1981年、2010年、2015年和2017年,刘岘及其家属(妻子王卓君、女儿王人殷)分批将其各个时期代表作大宗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目前,中国美术馆总计藏有刘岘版画332件、木刻原版157件,这些藏品为研究人员研究木刻艺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可以说,刘岘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为革命的文艺事业献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