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第11版:陶瓷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陶艺大师黄美尧在淄博创作的瓷板釉画

图1 黄美尧琉璃釉瓷板画《屈子橘颂图》

图2 黄美尧琉璃釉瓷板画《山鬼》

■山东淄博 魏传来

有人说:在景德镇,说起黄美尧几乎无人不晓。此话不虚。黄美尧教授,1934年出生于四川江油,中国大墨大彩山水国画大师,当代陶瓷美术家、理论教育家。1955年,黄美尧考入四川美院,受教于李有行、沈福文、梁启煌、冯建吴(石鲁之兄)、肖建初(张大千女婿、画家)及著名理论家王朝闻等。1959年毕业后,分配至景德镇陶瓷学院担任首批陶瓷教授。直至1988年,黄美尧教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近30年。如今88岁高龄的黄美尧弟子已遍布全国,桃李满天下,景德镇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中有17位来自他的门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秦锡麟、学院教授李林洪、景德镇雕塑瓷厂厂长刘远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等。作为一名开宗立派的跨界宗师,黄美尧的作品,广为艺术届界和收藏界瞩目。

1985年5月和1987年6月,黄美尧大师曾先后两次前往山东淄博,并创作了不少作品,为中国北方的“陶瓷之都”留下了难得的艺术佳作。当时,全国乡镇企业发展方兴未艾,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乡作为山东最早掘起的乡镇建筑陶瓷企业发展迅速,此时已是全国闻名的建材之乡,釉面墙砖、地砖、琉璃瓦、马赛克等建筑陶瓷厂家已达数十家,一时被誉为中国北方小瓷都。1985年5月,黄美尧在其淄博的学生尹干、姜涛的引领下,在杨寨乡进行了考察,选择釉面砖、琉璃瓦等陶瓷生产厂家,对其制作技术、生产流程、造型设计、装饰艺术等基础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参加了一些实际操作。这次,他对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铅釉的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7年6月,黄美尧第二次只身到淄博,直接选择住在杨寨乡淄川琉璃瓦厂,并进行艺术指导和创作。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构件,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装饰。传统琉璃瓦用生铅釉以铅丹作助熔剂,主要着色剂是铁、铜、锰、钴等金属氧化物,约在850℃—1000℃温度中烧成。生铅釉随色剂含量多少,直接影响釉色深浅变化,可获得层次丰富的色彩,这给了黄美尧很大的灵感。他就地取材,在此进行釉画艺术创作实践。如今在淄博还保留下来的,有几幅完整的黄美尧大师用琉璃瓦颜色釉在当时山东淄川杨寨建材厂生产的釉面砖上创作的瓷板釉画。今择选其中两件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九歌·橘颂》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屈原的《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有的学者认为这当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诗人出使齐国(屈原曾三次出使齐国)任外交官时所作。黄美尧大师认同这一观点。从南方过来的黄美尧此时正在齐鲁大地上,又正值端午前后,追思屈原,触景生情,创作激情油然而生。

黄美尧大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屈原《橘颂》诗意有非同寻常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着意将它与屈原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创作出了琉璃釉瓷板画《屈子橘颂图》(图1)。作品构图简括、形象突出,画面以橘和橘树为背景,描绘了屈原手展简书,秉灯长吟的画面。通过橘树繁茂枝叶和累累硕果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的灯影运用,使屈原庄重、慈祥、自信、傲岸的神态和轩昂气宇,跃然画面,达到了貌其形似、得其神韵的艺术效果。画家在从整体进行构思的同时,着力刻画了人物的脸部表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再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华丽和整洁,突出了屈原奇伟的外貌,并在橘黄枝绿中高高耸起一盏点亮的铜雀灯,让环境光亮辉煌,起到了布境以言情的作用。从而更加强化衬托出屈原潇洒澹然、橘颂高吟的非凡气概,在极为有限的画面上塑造展现了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

人们皆知,屈原是一位有着崇高地位的历史人物,同时,他又有着长达三十余年的悲剧身世。所以,大多数知名画家笔下的屈原,都是将画面塑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背景,着意渲染表现屈原被流放独行,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飞髯垂须、昂首遥视的传统画面形象。黄美尧大师一反这一传统画法,将画面定格在楚怀王在位时屈原被重用并担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时的形象。一个身着阔袖袍、头戴束发冠、相貌堂堂、丰姿英俊的活生生的楚国三闾大夫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他正目不斜视、神情专注地吟颂着自己创作的《橘颂》诗稿,将一个崭新的屈原形象刻画得神韵毕肖、魅力无穷。画面又与他《橘颂》的意境彼此互映,确实有镜花水月之妙。这种画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趋鲜明生动,并使画幅极具装饰性的形式美,这都显露出黄美尧大师高超的绘画创作技巧,并能让我们从中联想到刚从南国(景德镇)来到齐地(淄川)的黄美尧大师在创作此画时奔涌的思维激情。

琉璃釉瓷板画《山鬼》(图2)是1987年黄美尧大师在淄川创作的屈原诗歌体裁的又一幅力作。屈原的诗篇《九歌·山鬼》,是古代楚人祭祀山鬼的祭歌,源自一个美丽凄婉的传说。叙述的是一位美丽多情的山鬼,在深山中与公子幽会后,急切等待着,然公子迟迟未能再次到来,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女鬼形象。全诗把山鬼起伏不定的感情变化、千回百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非常细致、真实而动人。

山鬼之歌,充分反映了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美真爱的求索,着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幸福的人。2000多年来,人们一直提出疑问:“山鬼”究竟是女鬼还是女神?自古以来,这个美丽奇幻的多情山鬼,就是人物画的重要题材。历代画家尽情描绘山鬼,虽多以裸女形象出现,但都缀以花环草裙,骑坐于虎豹之上,将山鬼置于幽暗而艰险的场景中,隐约显出失落、忧怨之态。黄美尧大师创作山鬼时,精力高度集中,几乎完全沉浸于《山鬼》的构思与经营之中。他通过对屈原的诗篇《九歌·山鬼》的整体把握和叙事细节的细腻思考,进行思维的时空转换,审慎运笔,将《山鬼》诗意生动而富有寓意地转为图画,创作再现了一个全新的《山鬼》的动人形象。

黄美尧大师笔下的山鬼,也是裸女形象,也是美女加野兽的画面。但整幅画作用色简单,以黄色为主色调,设色雅致而俊秀,对周围环境则单施蓝、绿,若石若叶,若山若水。这里只有明朗与清新,没有凄风愁雨的诡谲氛围,没有狰狞的容貌,没有恶意的动作,而是体态轻盈婀娜、身材艳丽妩媚并多了几分委婉柔美之气的美丽少女。她头披黑亮飘逸的长发,顶戴菟丝花环,耳饰绿色吊坠,手臂佩饰双钏,双腿交叉,赤身裸体地用双手挥舞着彩练。她秀颀窈窕,别有情韵,撩人心弦。老虎则驯服地伏于其身后,昂首张口,不离不弃,表情十分温柔,似乎与主人正在进行交流对话。

黄美尧笔下的《山鬼》,不是叙事的淋漓渲染,而是情境的瞬间表达,让怀春少女冠名为《山鬼》,让山鬼以青春的欲望对抗山野的寂寥。大师经由对自己所在时代社会价值的遵从,完成了中国禁欲主义时代的黄昏祭奠,让裸体美女驯虎驭风。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一个美丽哀怨、靓丽清纯的女鬼形象。画面是如此真切,如此近距,如此鲜活。那女那虎仿佛就在我们的室内,我们的面前,触手可及。如同屈原《山鬼》诗一样,有着扣人心弦的巨大魅力。

很多人见过黄美尧大师创作的《山鬼》之后,就绝不会与其他类似作品混淆,也不会与别人的裸体画混淆,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