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5版:精品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北宋绿釉陶香熏炉

■山西阳泉 李喜庆

熏炉是中国古代用来熏香和取暖的器具。汉代刘向在《熏炉铬》中记载:“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麂,朱火青烟。”早在旧石器时期古人已经开始焚烧一类带有芳香味的植物,借产生的烟气,来驱逐苍蚊或是净化空气。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香熏炉,是辽宁朝神庙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熏炉祭器的炉盖,距今约6000年。江南地区良渚文化墓地中,亦出土了最完整的陶质竹节纹带盖熏炉。我国早期的香熏炉以陶器为主,到了汉代香熏炉以青铜为代表,皇家、贵族使用居多。魏晋南北朝瓷质香熏炉令人耳目一新。唐代金银质香熏炉开始在皇宫贵族中使用,宋元明清时代,香熏炉进入到了“大普通”阶段,出现玉质、翡翠质、珐琅质等材质繁多的香熏炉。

阳泉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北宋绿釉陶香熏炉(见图),出土于平定天宁寺西塔地宫。炉高37、底径15厘米,子母口。盖顶部中央置直口瓶,葫芦形状,葫芦柄被削去半截,露出浅色胎,中有圆眼。瓶身设4个对称的叶状镂空小眼。下设双层五瓣仰莲,恰似盛开的莲花,盖壁设5只张牙怒吼的兽首作出烟道。熏腹为覆莲式,其上贴塑有5个等距的兽首。腹下的基座上由对称的5个胡人力士顶起,造型稳重而不呆滞,大力士低头挺胸,背上似乎有万钧之物,四层外扩喇叭形圈足,极富层次,给人美感。周身施绿釉,器内无釉。造型古朴,做工精细,整个香熏炉显得肃穆、庄重。这个集镂雕、堆贴、刻划为一体的艺术品,造型高大、新颖独特,极为精致,是当之无愧的阳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绿釉陶香熏炉盖上的五个兽首,据有关资料介绍,应该是狻猊。狻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座下当了坐骑,因此狻猊常出现在佛座上或是香炉上,吞烟吐雾。五代十国文学家和凝有宫词百余首,其中有一首写到“莺锦蝉罗撒麝脐,狻猊轻喷瑞烟迷”,佐证了至晚在五代,狻猊香熏已为宫廷所用的事实。北宋徽宗年间使臣徐兢在其《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陶炉”记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唯此最精绝”。“出香”是古人对香熏的称呼,徐兢所描述的是他在高丽国看到的青釉瓷器,而高丽作为中国的附属番邦,其陶瓷生产工艺及形制皆大量借鉴中国的陶瓷生产技艺与造型。由此可见,到了宋代,狻猊香熏已广受欢迎。这只绿釉陶香熏炉盖壁上狻猊张口突眼,獠牙竖耳,栩栩如生,炉中燃之香气可从狻猊口中缭绕飘出。

香熏最早是用来熏衣的,是文人雅士们日常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后来香熏成为各阶层人士居家必备的卫生洁具,除可延续熏衣之外,还用来驱除蚊虫和净化室内空气。再后来,香熏走进书房,成了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