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理工学院,有这样一支女工队伍——她们每天起早贪黑,为学生们的一日三餐忙前忙后,有力保障了学生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她们摘菜、洗菜、切菜样样在行,打餐时更是笑容灿烂、充满关怀,因此常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打饭阿姨”;她们的人数不过十五六人,每天经她们手打出去的饭菜总数超过1万份。5月12日,我们来到她们工作的第三学生餐厅,看一看她们忙碌的一天。
早上6时,当多数学生还在睡梦中时,学生餐厅的厨房里已经灯火通明,餐厅女工们正在给学生们准备早餐。这里提供的早餐糕点、馒头等,大都由她们手工制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7时,随着学生们陆续前来选购早餐,餐厅里也变得热闹起来。
7时40分,学生们吃好早餐,赶往课堂。女工们又要开始准备午餐菜品。为了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口味,每天的午餐都要制作近60个菜品。餐厅选购来的蔬菜也多种多样,有西红柿、黄瓜、萝卜、青菜、土豆、包菜等丰富品种。为确保这些蔬菜无农药残留,食堂里配备了检验室和专业检验设备。涂巧婷是这群女工中年龄最小的,虽然工作只有一年,但是由于工作勤快,文化水平较高,经过培训后她成为其中一位检验员。检验过程中,她首先对每种蔬菜切取样本,然后装进试管经过高温处理,再加入相应的化学试剂,根据试剂反应情况,确认菜样安全无农药残留。整个检验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
10时左右,女工们又陆续在厨房集合,有的负责摘菜,将蔬菜表面可见的脏叶、坏叶全部摘除干净;有的则负责洗菜,将摘好的菜用自来水多次清洗,确保蔬菜无杂质;有的切菜,将清洗后的蔬菜进行加工,以备掌勺厨师选用。整个流程有条不紊,配合默契。随着厨师们烹制的菜肴开始出锅,女工们则要将各种菜肴一一转运到窗口。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忙碌,丰富的菜肴都被摆到窗口区。期间,涂巧婷还要抽选一些菜品样本放入冰箱,以备48小时留样检查。
每天来吃午餐的学生有4000多人。由于学生就餐时间大都集中在11时30分到12时30分的一个小时里,比较集中的人流量带来的打餐工作量很大。为此,学生餐厅设立了十多个打饭窗口。学生们从餐厅右侧进入,自觉排队,一眼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菜肴,选购起来也很方便。今年53岁的陈丽琴,在这里工作已经多年,也掌握了一些学生的饮食习惯,比如有的喜欢吃萝卜,有的喜欢吃鸡肉,有的不吃辣,等等。有时遇到一些有偏食倾向的学生,她在打饭时还会贴心地提醒,“学生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要注意饮食均衡。”餐厅里随处可见倡导爱惜粮食的标语,也激励着学生养成节约粮食、光盘的好习惯。12时30分,吃完午饭的学生自觉将餐盘送到餐具回收处。学生们的良好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女工们以往费时费力收集整理餐具的繁重工作。
15时,经过午休之后,女工们又将开始晚餐准备事宜。与午餐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不过菜品花样会有些调整。晚餐主要有两个时间段,16时10分,有的课程较早结束,会有一批学生前来就餐;另外就是17时30分课程都结束之后。等到晚餐结束,女工们收拾整理完餐具,时间已到20时左右。
每天都要面对短时间内的大量学生用餐需求,而且还不止一次,要做好这个服务并不轻松。餐厅女工们以她们的细心和耐心,满足着学生们的“胃”,换来了学生的舒心和家长的放心。
(王国良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