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 刘勇先
福建漳州是中国古代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笔者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及相关资料上看到几尊明代带纪年款的漳州窑瓷塑佛像,今对这些佛像的款识做一些探讨。
图1、明成化漳州窑佛像。上海博物馆藏。这尊佛像釉色米黄,釉面局部有开片及剥釉。体态丰盈,庄严肃穆。从底图来看,底座无釉,有麻布痕迹,无孔,刻楷书铭文:“大明成化丁丑年,□浦东宁乡,右面因被窑渣遮盖不可辨,推测为‘漳’字)”,铭文刻划随意洒脱,又有窑渣遮盖。
笔者发现,该佛像底款铭文中“大明成化丁丑(年)”刻划纪年有误,因成化朝23年(1465—1487)中无“丁丑”纪年,上推8年至天顺元年为“丁丑”纪年(1457)。此佛像纪年刻划的差错,馆方没有发现,故其标牌说明中没有提及。
图2、明万历漳州窑米黄釉释迦牟尼坐像。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962年征购入藏。释迦牟尼头顶螺髻,螺髻中央为一枚圆珠。脸型方中带圆,眉毛舒展,双目微闭,略带笑意。本器为素雕,通体施米黄釉,密布细碎冰裂纹开片。封底有窑裂,底面为麻布底,底心有孔,孔周围刻楷书铭文:“开元寺/大明万历乙卯年/漳州府东溪乡/治子陈福成叩谢”。万历乙卯年即公元1615年,铭文刻划洒脱,字与边沿胎体老旧一致,字上还残留有少许金彩,说明此铭文应为制作时原刻,这是一件可靠的断代标准器。铭文中“治子”应为制作者之意,“陈福成”应为当时漳州窑瓷塑制作名家。
图3、明嘉靖漳州窑如来佛立像。福建博物院藏。此立像头饰螺髻,螺髻前正中缀一圆珠,长耳细目,面容端庄丰满,略含笑意。麻布底,底心有孔。孔周围刻楷书铭文:“开元寺/大明嘉靖丙辰年/漳州府海澄县南门外海村乡/信士陈长春百叩”。该铭文字体规整、刻划自然。明嘉靖丙辰年,即公元1556年。该铭文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那件阿弥陀佛坐像系同一供养人陈长春。但从字体及刻法来看,这两件非一人所刻。就此,笔者认为福建博物馆所藏“明嘉靖漳州窑如来佛立像”是真品。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明嘉靖牙白釉阿弥陀佛坐像”亦为真品,是后者用了前者的模具。
图4、明嘉靖牙白釉阿弥陀佛坐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利荣森先生捐赠)。阿弥陀佛头顶螺髻,螺髻中央为一枚圆珠。左臂披衽,右臂袒露,胸饰“卍”字纹,双目微闭,双手叠加腹前,掌中有一宝珠,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莲座下配以底座。底面有麻布痕,底心有孔,孔周围刻楷书铭文:“开元寺/大明嘉靖丙辰年/漳州府海澄县南门外海村乡/信士陈长春叩”。明嘉靖丙辰年,即1556年,比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万历乙卯年(1615)早59年。笔者认为两件佛像都是真品,后者是工匠用了前者的模具,前后工匠也可能是师徒关系。此器不是阿弥陀佛,应是释迦牟尼。
图5、明万历赵公明财神立像。台北鸿禧美术馆藏。头戴垂花翅道冠,脸面微含首,双眼微闭,两撇长须垂于胸前,作沉思状;身穿长袍敞怀,一手持如意,两手托玉带,立于圆台座上。麻布纹底,底心有孔,孔周围刻楷书铭文:“开元寺/大明万历乙卯年/漳州同安县东门外东溪乡/信士林石氏百叩/闽南漳郡陈福成监制”。万历乙卯年即公元1615年。
图6、米黄釉观音坐像(艾弗里·布伦戴奇捐赠)。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其底面为麻布底,底心无孔,刻楷书铭文:“开元寺,大明万历乙卯年,漳州同安县东门外东溪乡。”
图7、大明万历乙卯年款漳州窑米白釉观音菩萨坐像。2019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拍品。底面有麻布痕,底心有圆孔,孔周围刻有楷书铭文:“开元寺/大明万历乙卯年/漳州府同安县东门外东溪乡/信士林石氏百叩”。
图8、明洪武漳州窑观音立像。头戴风帽,身着宽袖长袍,胸部正中衣带交结,圆肩修身,右手持书卷,左手轻搭右腕,赤足迎风立于莲花宝座之上。底座满布麻布纹,上阴刻红色楷书“开元寺”横款,“大明洪武甲寅年漳州府平和县小溪墟”“信士邱进嘉百叩”竖款。
此尊漳州窑观音立像原为上海著名收藏家胡惠春旧藏,他曾藏有两件此类佛造像,尺寸较小者捐赠给上海市博物馆,本尊经由北京某拍卖公司于2012年5月拍出,成交价约220万元。
笔者认为这尊明洪武漳州窑观音立像为寄托款,可能是把无款底后刻并涂红作旧,刻款者又不知漳州窑创烧于何时。
图9、明嘉靖漳州窑观音立像。厦门某拍卖公司拍品。此尊持卷观音挽发髻,面庞圆腴,弯眉与鼻胫相连,相容和煦双足站立,躯体挺直,体态均称,手脚刻划细腻写实。麻布底,底心有孔,孔周围刻楷书铭文:“开元寺/大明嘉靖丙辰年/漳州府海澄县南门外海村乡/信士陈长春”。
笔者认为这尊明嘉靖漳州窑观音立像为寄托款,因为它的底面刻款字迹过于呆板,是后刻并加涂红作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