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8版:书画 上一版 下一版  

笔酣墨畅 循于心境

——记著名画家袁竹

《胡杨香消金叶飘》 97×180cm

《空灵》 68×136cm

《如来悟空》 126×68cm

《远山的呼唤》 97×180cm

《生生不息》 126×68cm

《山村》 68×68cm

《圣山仙境》 97×180cm

《秋韵》 68×126cm

《金牛古道》 124×245cm

艺术简介 袁竹 别号石竹山人,“逍遥画派”创始人,四川省德阳市人。《中华英才》半月刊人物风采独家专访百年英才系列人物之一;美联社、路透社、《泰晤士报》《真理报》《国际日报》、人民日报·欧洲网专题报道艺术名人之一;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终身客座教授、中国教育联盟艺术教育终身客座教授、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被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年鉴》(1949—2020)第二辑收录,封面封底均选登其作品;2019年10月29日,国家版权局为其颁发作品登记证书。 出版个人作品集:《中国书画百家精品集(袁竹卷)》《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袁竹邮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册(袁竹)》《中国传世名家名作·袁竹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袁竹逍遥画派作品集》《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传承古今系列·袁竹逍遥画派作品集》等。 个人简历收录于《世界艺术名人录》《世界非遗文化名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大典》《中国美术年鉴》《福布斯》《经典传承》《百年翰墨》等文献。 有200余幅作品被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台湾、香港、深圳、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云南、新疆、四川等地社会名流和藏家收藏,作品先后在四川八益、北京传世水墨、东兴瀚海、开禧国际、保利厦门、美国杜邦、英国罗素、匈牙利中欧国际拍卖公司上拍,均已成交。

文/史国澳

欣赏袁竹先生的多幅丹青作品,可以发现他的画作总是处于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平和的笔墨舒展,绘制出了致雅的山河形态;恣意的心境挥洒,构建出了淋漓的自然美境。

这种创作境界的形成,源自于先生常年来对山川万物的深度理解,更是源自于他对笔墨功夫的极致磨炼。扎根古韵,升华己风,在面对自然和艺术时,他没有选择俗气的照搬方式,而是以超高的审美学识,外加深厚的笔墨造诣,让自然和艺术进行了完美的交融。所以,先生所展现出的艺术情怀,更多的是一种对心灵本源的发掘探索,而这种深度的探索,也无疑是对他的丹青作品起到了很深的创作意义……

观赏者可以在袁竹先生的作品中感受到传统墨法的无限魅力,亦可以品鉴到他在山水面貌上所做出的风格转变。他以鲜明的山水特质、浓郁的时代韵味、新颖的构绘精神,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可赞可叹的新时代山水,令人耳目一新。

画中的笔墨技法,以浓厚润和为主,外加先生所创的“豹纹斑”“牛毛纹”等皴法,令整个山水画展现出了可喜的绝妙视感。而在一些外廓边缘的处理上,先生则是用淡墨去营构,边缘轮廓与实体对比明显,无论是明暗的变化还是深浅的转换,都极具空间张力,通幅画面也由此达到一种淡雅悠韵的艺术效果。以此来看整幅的山体意象,真可谓是有浓厚而不显拖沓,具清逸而不显轻浮,实是将山水的朴实之处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在一些作品的构型上,先生则是剥离了传统的山水法制,转而以一种象意的形式来构建山水,那如似幻想的意象造型,正与真实的自然山水相吻合,只需进行一些巧妙的个人转换,即能让自然风景变成心中风景,似象非象,似意非意,氤氲积淀,云飞水动,真乃源于自然,而又回归于自然;源于心境,而又回归于心境。所以在初观之时,多数人可能都会看不懂,但是久观之后,却又能令人深陷其中。另外在山水的细节方面上,其树木溪流的经营位置也是非常独到,时作渡舟蓑衣人,时作青山白石路,山水意趣可谓饱满十足、灵韵不凡。

笔酣墨畅,循于心境。只有了解了袁竹先生的艺术理念和作品,人们才会发现他是一位革新者。画中那清灵的山水气象,那动人的优润格局,无一不是在证明着先生的笔墨深功。

2021年8月22日于览艺斋

作者系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袁竹官方网站:https://www.huajia.cc/

painter/112999.html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