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11版:书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罗聘所绘《丁敬身先生像》展现的艺术功力

图1 罗聘画像

图2 罗聘《丁敬身先生像》

图3 吴昌硕题《罗两峰为丁钝丁画像》诗

图4 西泠印社丁敬石像

■吉林长春 马洪

罗聘(1733—1799)(图1),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定居江苏扬州。24岁拜书画名家金农为师,得授真传;其天资聪颖、思致渊雅,善画人物,兼工山水、花鸟、佛像、鬼神,风格独特,世人称其“五分人才,五分鬼才”,为清代“扬州八怪”画家之一。

《丁敬身先生像》(图2)是罗聘人物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纸本设色,纵108.1、横60.7厘米,画本右上角题“丁敬身先生像”篆书6字,裱边有丁敬手书《送诗客罗君遯夫归扬州》诗及丁敬致罗聘书札等,该画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丁敬(1695—1765),清代篆刻家、书画家、诗人,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丁敬篆刻宗法秦汉,又不囿成规,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树一帜,开创“浙派”篆刻,印风影响深远,至今不衰。

罗聘为金农门下弟子,而金农与丁敬同为钱塘人,二人品性相投,爱好相仿,且住所仅隔数步之遥,私交甚好。据此推测,罗聘与丁敬相识为友,应由金农引荐。

关于罗聘为丁敬画像的历史背景,据考,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上,31岁的罗聘从扬州来到杭州,特地给丁敬带来一双棕鞋,并想为丁敬画一帧肖像。然而丁敬有言在先,不肯破例。出于对前辈的敬仰,罗聘纠缠丁敬要求为其画像,丁敬终拗不过罗聘的诚意,破例让他画像,条件是仅限个人收藏,“秘诸箧衍”。罗聘答应将画像携归扬州。此时丁敬已68岁,体弱多病,风烛残年,这恐怕是促使罗聘画像存念的重要原因。

在罗聘笔下,丁敬光顶高颡,脑后几许白发,头颈伸得特别长,拄杖端坐石上,隆鼻微笑,目光炯炯,怪中见美,拙中含趣,有飘飘欲仙之感。丁敬对此画像甚为欣赏,特意赋诗《送诗客罗君遯夫归扬州》给他:“作客光阴更如飞,那能送别不依依。春风未为牵游舫,夜雨偏来湿钓矶。酒趣无缘徒怅怏,梦魂虽接但依稀。惟余一事差相慰,画里形骸共子归。”同时,念罗聘赠棕鞋之情意,再作《又承赠棕鞋于老夫,酬以一绝》:“赠我棕鞋称瘦筇,缘云拟上最高峰。闲苔新长茸茸地,惟许麏麚看过棕。”在罗聘离开杭州的前一天,丁敬特书一函告“明日必到”,亲来送行,以伸“折柳”之谊。

此画深得诗人袁枚赏识,作《题罗两峰画丁敬身像》诗曰:“古极龙泓像,描来影欲飞。看碑伸鹤颈,拄杖坐苔矶。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似寻科斗字,苍颉庙中归。”既赞赏了罗聘画技,又称颂丁敬的品格,刚好把两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堪称绝妙。吴昌硕也曾作篆书《罗两峰为丁钝丁画像》(图3)诗轴云:“瘦骨如山道气横,锄经识字古先生。苦心刻画应怜我,秦汉难期殿有清。舒眉欲逐被衣去,相浑背疑荷蒉来。想见屠夫难下笔,武梁祠里几低回。”表达了对印坛前辈的仰慕之情。

关于丁敬像的真实性问题,学术界也存在一些非议,譬如有人认为罗聘并不善于画肖像,之所以画丁敬侧身,是为了减弱正面写真的难度,回避人物画功力之不足,并举例说,他曾为随园老人袁枚画像,待送到袁府遭到门房的拒收,原因是不像他的主人。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误解了罗聘人物画的技法能力,罗聘的人物画遗迹颇多,很多都是正面人物像,画人物侧身像只是他的一种视角爱好而已,从艺术角度讲,正面人物肖像易显呆板,例如他画金农像,也是选择画侧身。中国传统绘画属于意象造型,即不以真实再现客观物象为造像标准,而是重视绘画的天趣、人趣、物趣,强调笔墨的韵味和意趣。北宋苏轼即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认为以形论画是很低级的品评。罗聘笔下的丁敬,形象变形夸张,不合正常比例,这种“形如瘦鹤精神健”的人物形貌,正是意象造型的表现手法,应与贯休、金农有着渊源关系,或如白石老人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说来颇有奇趣,这件《丁敬身先生像》,百余年后,世道沧桑,流出扬州弥陀巷罗聘故居,虽几经辗转,然竟与丁姓有缘,曾入大藏家丁立诚之手。据黄涌泉《试论罗聘〈敬身先生倚杖坐石图〉》一文所载:丁立诚早年多次赴京赶考,沿途顺带收罗图书典籍,一日江苏一书商收进一批署名罗聘的手札、字画,内有一帧图画,上款书“丁敬身先生像”,书商见之大喜,以为杭城名绅丁丙先人之像,届时想与丁家索个好价钱。书商便持画寻到南京濮府,问询于江苏布政使濮子潼。濮子潼是钱塘人,他捻熟丁家及杭城人文,一番审鉴,遂告知书商丁敬并非丁丙先人,两丁并非同一族系。但此像系罗聘所做,又事关钱塘文化,濮子潼便出资购下这批字画,想赠予途经南京的丁立诚。这样,这幅画像就到了丁立诚手里,归藏八千卷楼。此画丁立诚后又传给其子、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丁辅之,1917年丁辅之化私为公又捐给西泠印社永久保藏。

杭州孤山西泠印社三老石室旁,立有丁敬扶杖坐姿雕像(图4),据说即是以罗聘所作丁敬画像为蓝本而雕造。1921年,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丁辅之得石于曜山之阴,似人状,命工造丁敬身像,置三老石室旁,以志纪念。这尊石像原作“文革”时被毁坏,现为1978年所重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