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徽章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徽章铭记“双百方针”“二为方向”

图1 鲁艺校徽

图2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55周年纪念章

图3 茅盾诞辰110周年纪念章

图4 芭蕾舞剧《白毛女》纪念章

图5 延安时期模范演员奖章

图6 辽东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纪念章

图7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念章

图8 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纪念章

图9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手工业社员第一届业余文艺汇演纪念章

图10 云南曲靖专区第一届文艺会演大会纪念章

图11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纪念章

图12 云南省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念章

图13 大众电影百花奖纪念章

贵州龙里 周继厚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党的文艺路线、立场方向的重大问题,确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八十年来,全国各地制作颁发品种数量繁多有关《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徽章。这些徽章铭记八十年来我国文艺事业的重要活动,展现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光辉历程,成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缩影。这些徽章围绕“双百方针”“二为方向”,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遴选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作为设计元素,充分表现文化千姿百态、繁荣昌盛的景象,反映八十年来在党的文艺思想方向指引下,全国艺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茅盾、冼星海、艾青、周立波等多位著名文学艺术家都曾在鲁艺任教。

图1为早期鲁艺校徽。图2为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55周年纪念章,铜质,直径6厘米。图3为茅盾诞辰110周年纪念章。

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是延安时期文艺创作的优秀代表作,为我国民族新歌剧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部歌剧在群众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继承民间歌舞的传统,也借鉴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创造新歌剧开辟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白毛女》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引起千千万万群众共鸣。

图4为芭蕾舞剧《白毛女》纪念章。

1946年,国民党军阀阎锡山调集上万兵力,对山西各地革命武装力量展开进攻。位于山西文水县的云周西村很快成为国民党军队的打击目标。1947年,时任中共云周西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的刘胡兰在与敌人展开斗争的过程中,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捕并惨遭杀害,年仅15岁。毛泽东高度评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51年,中央革命博物馆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创作一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务长的王朝闻应邀,根据少年英雄刘胡兰事迹创作圆雕作品《刘胡兰》,将人们心目中慷慨赴死的烈士刘胡兰形象生动呈现在世人面前,表现出这位少年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根据这件雕像,曾制作多种刘胡兰纪念章。

在延安时期,解放区举办文艺活动,人民政府也给演员颁发奖章。图5为模范演员奖章,1946年,背面铭文“襄垣县政府”。

“双百方针”

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图6为辽东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纪念章,正面镌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注明“1953”年。图7为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主席题词纪念,1954年,正面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背面镌“纪念章”,时间“1954年”,以及四位数字编号。图8为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纪念章,正面镌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注明“1957”年,背面刻有相应铭文。图9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手工业社员第一届业余文艺汇演纪念章,铜质,通径2.5厘米,正面镌“百花齐放”。图10为云南曲靖专区第一届文艺会演大会纪念章,铜质,正面镌“百花齐放”。图11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纪念章,铝制。图12为云南省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念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也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

图13为大众电影百花奖纪念章,规格3.7×3.7厘米。

“二为方向”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工农兵、知识分子、干部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人们服务。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二为方向”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前提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致力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服务人民,我国文艺园地呈现出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纪念《讲话》发表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之际,上海京剧团的《海港》《智取威虎山》,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和山东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会同北京京剧团的《沙家浜》《红灯记》,北京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及北京交响乐团的《沙家浜》,聚集在首都北京会演,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样板戏”一词。1968年,为庆祝建党47周年,又产生钢琴伴唱《红灯记》。激昂的革命歌曲和以表现工农兵高大形象为主题的样板戏占领文艺舞台,文学艺术突出为工农兵创作、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

《讲话》像一盏明灯,照亮文艺发展的道路。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鼓舞人民奋进的号角;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刻思想内涵、感人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