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王海金
1985年4月,著名书画家、中国美协原主席吴作人由首都北京赴“中国宣纸宣笔之乡”皖南泾县出席“全国油画会议”。会议期间,先生回故里茂林,笔者有幸跟随其采访,并获得他亲笔书写的一幅墨宝(见图)。当年78岁高龄的作人先生当时正患眼疾,会客、行走均戴着墨色眼镜,且陪同者无数。此时此刻这位书画泰斗能单独为我这位无名之辈挥毫题词,笔者颇感荣幸,又感受宠若惊,故一直将此墨迹珍藏至今。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到今年4月9日,这位令人崇敬、德高望重的书画界名人离开我们已整整25年。今天,手捧他留给我的这帧遗墨,拜读他的这张亲笔手书,怀念、祟敬之情油然而生。37年前的这次随行活动,成为我几十年记者生涯的一次难得采访和永恒纪念。
今特意将吴作人的这幅书法作品通过《收藏快报》予以披露,与收藏界友人及书画爱好者共赏之。
1985年4月,吴作人、萧淑芳夫妇一行在安徽省文联、安徽省美协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在泾期间先后前往泾县宣纸厂和泾县宣笔厂进行参观。在工厂车间,吴老一边观看,一边不时向工人询问宣纸、宣笔的原料来源、品种规格、生产工序等,并对宣纸的产品尺寸、种类、切边包装及宣笔配料、装饰等提出建议。吴老笑着说:“宣纸、宣笔是家乡著名的手工传统产品,越是到现代化时期它的价值就越高,这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教育问题。”为此,吴老建议有关部门拍部科教片,来宣传地方传统工艺产品,搞好传统工艺的继承。吴老十分激动地说:“家乡的宣纸、宣笔不仅是中国的文房两宝,而且是世界上的文房之宝。”他说:“我为家乡出产宣纸、宣笔文房两宝,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次看了造纸、做笔的生产全过程,给我的印象、感受很深,使我真正了解到生产一张宣纸、一支宣笔,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要带头做好宣传工作,使我们的书画家都不浪费纸、笔,共同珍惜宣纸、宣笔工人的劳动成果。”为表达对家乡宣纸厂、宣笔厂干部、工人的崇敬之情,吴老当场挥毫书写了“纸墨千秋”“运笔如剑”两幅书法作品赠送给厂里,并与两厂同志一起合影留念。
作人先生是中国油画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一位博学多才、既通古代经典又晓近代科学学者型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青春不老,创新精神永在。他毕生致力于美术创作,研究和培养美术新人的事业。“师造化,夺天工”,他的绘画作品不仅“立意自然含蓄,形象准确真切,笔墨潇洒,气韵生动,风格凝练简洁,清丽流畅”,而且书法作品也写得得心应手,用笔老到,字字珠玑,清新脱俗,疏秀有致,酣畅淋漓,古朴雅趣,功力深厚,别具一格,富有平易凝重之美,高雅老辣,随意拙趣文之奇。古人云:“书画同源”“书画同道”。作人先生的画好字妙,实乃不可多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