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菲律宾退休华文教师佘玛莉因居所火灾离世的噩耗,牵动着菲律宾华裔的心。在得知菲律宾华教中心决定扩大设立全菲华语教师福利基金的消息后,石狮侨领、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董事长、菲华各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卢祖荫先生率先捐资500万菲币,响应支持华文教育。卢祖荫认为,开展华文教育,能够增进菲律宾华裔新生代对家乡的了解,有助于吸引他们回乡“寻根”,有助于推动福建省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设立“菲律宾华语教师福利基金”
菲律宾退休华文教师佘玛莉因居所火灾离世的噩耗,牵动着菲律宾华裔的心。华文教师生存发展状况引发更多关切,卢祖荫先生第一时间向菲律宾华教中心了解教师福利情况。在卢祖荫的倡议下,菲律宾华教中心把菲律宾华语教师协会“菲律宾华语教师医疗补助基金”扩大升格为“菲律宾华语教师福利基金”。随即,卢祖荫带头向“菲律宾华语教师福利基金”捐赠500万菲币,并号召菲华各界参与募捐。同时,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献议为全菲华校华语教师提供其下属各机构的多项福利优惠。
卢祖荫的号召得到菲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团体的积极响应,截至2022年5月25日,已累计募捐1150.5万菲币。
有关人士对卢祖荫倡议的的募捐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次募捐行动取得可喜的成果,是华语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在菲律宾的华语教师有了更好的福利保障,对华文教育发展必然起到积极作用。”
谈及此次行动,卢祖荫认为,“尊师重教”“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续弘扬。菲律宾华侨华人的“根”是下一代,华文教育是菲华社会的“留根工程”,关系到每一位华侨华人的切身利益。华语教师是华文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让华语教师的生活得到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教师队伍才能稳定,华教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诚信起家精心经营
卢祖荫,1935年在家乡石狮出生,虽生逢一个不幸的年代,却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晋江、厦门两地读完小学和初中。1955年,刚满20岁时,卢祖荫移居菲律宾,在马尼拉荣沁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卢祖荫经人介绍到一家印刷厂打工。为人忠厚,工作勤勉,加上心灵手巧,卢祖荫迅速掌握了行业技术和生产流程,颇受老板赏识,很快被提拔为董事长助理。
几年后,积累一定经验且能独当一面的卢祖荫辞职创办了印刷厂,即后来的“亚洲印刷包装工业公司”。
创业成功步入稳定后,卢祖荫的事业也由印刷包装业扩展到纺织业、医疗卫生业等。其中,所生产的婴儿尿布、妇用卫生巾、医药用棉、绷带等类产品,约占全菲25%的市场份额;医药卫生用棉工厂、苧麻纤维工厂,论名气和规模都在菲律宾数一数二。
在菲律宾的事业取得成功之后,卢祖荫和友人在泉州市南安水头镇创办了一家公司,名为永顺轻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各种面纱布料和针织制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国内投资的海外企业,永顺公司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而且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卢祖荫回乡投资的成功举措,也鼓舞着其他海外华人华侨回归创业的积极性,为推动泉州当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
谈及事业的成功,卢祖荫认为:诚信,做生意与做人一样,有诚信再加上智慧与胆识,必能取得成功。正缘于此,卢祖荫不断演绎着精彩的商业神话,成为蜚声全菲的著名企业家。
四代从事教育兴学
事业取得成功后,卢祖荫想到的是办学。在改革开放之始,卢祖荫创办了“行实幼儿园”,又与热心教育事业的乡贤共同创建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我出生在福建石狮永宁镇,家乡永宁是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先祖父林登滨是前清贡生,后到福州,受业于著名文人林纾,思想开明。他深感封建旧学的诸多弊病,即放弃私塾,于1901年在家乡永宁创办‘行实小学’,是清末晋江地区首创的一家新学堂,迄今已经有120年历史。我们家族四代人接棒,一直坚持下来。该校经历种种艰难及历史变革,至今发展成能适应新时代教育、规模较大的优质学校。”回忆起家族的办学经历,卢祖荫如数家珍。
早前的“行实小学”是永宁的第一个新式学校。1916年,林登滨又创办“竞新女校”,创当年晋江地区女生也可以上学的先河。学校在教育方面大胆革新,废弃陈腐的封建思想,采用适应时代进步的新式教育。
“先祖父林登滨和父亲卢远绥在家乡兴办学校的执着和奉献精神,对我一生重视教育的影响非常深刻。”卢祖荫回忆道:“我的养父卢远绥先生是旅菲华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家乡。看到故里百废待兴,他认为发展教育是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即毅然地将原拟于回乡建筑房屋住宅的资金悉数捐出,独力兴建美江小学,是当时晋江地区较早独资建校的。先辈们为家乡教育倾力而为的善举得到家乡父老的赞誉,也牢牢地铭记在我的心里。四十多年后,我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对老旧校舍进行翻修重建,为家乡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多世纪以来,从祖父辈到侄儿晚辈不断接棒,卢祖荫家族四代从事教育兴学工作,坚持教育兴国理念。从清代福建侨乡晋江地区第一所新式学堂“晋江行实小学”、晋江第一所女子学校“晋江竞新女校”,到创办“永宁行实幼儿园”“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捐建厦门双十中学科艺馆,创办教育基金,这个教育世家为国家不断输送人才。
创办福建省石狮市卢祖荫教育基金会
在办学过程中,卢祖荫始终把学校的建设放在首位。在厦门双十中学,为感恩母校的教育和栽培,卢祖荫在新旧校区捐建2幢科技楼,并捐资500万元,设立厦门双十中学创办以来首位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教奖学金。与此同时,卢祖荫还在2008年创办福建省石狮市卢祖荫教育基金会,基金会除对行实小学、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进行奖教奖学外,每年还在家乡石狮资助24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圆梦大学。自2008年举办困难大学生助学活动以来,截至2021年,卢祖荫教育基金会已经资助192人次、52名家庭困难大学生。受资助的52名学生家庭主要集中在永宁镇辖区,高中毕业于石光中学、石狮一中、永宁中学等学校,已先后毕业10批37人,就业37人。他们或就职于上海,或就职于福州、厦门,都分别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也让卢祖荫先生付出的爱心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家族一百多年的兴学史,使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的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教育是否重视,教育事业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兴盛衰亡。教育是百年大计,少年强则国家强、民族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无论是在家乡或海外,重视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而且必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地去做好,我是这么认为的。”卢祖荫说,这也是他这些年来一直投身于教育的原因。
当促进中菲友好的民间使者
为了促进中菲友好发展,卢祖荫还参加了菲华社团。在所参加的社团中,卢祖荫一直致力于维护侨亲利益,维护中菲两国的友好往来。
2015年6月26日,时任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的卢祖荫,在菲律宾首都主持了“血写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罪行大型图片展”,展出的图片是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上万名华侨华人提供的有价值的电子图片及实物图片、书籍、画册、视频、报纸、刊物等资料选出制作的。卢祖荫说,通过这样的图片展,让大家看到这些血写的事实,了解亚太地区人民当时所遭受的劫难,从而铭记历史,警惕任何企图为日本军国主义翻案、为法西斯主义招魂的言论,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共同维护人类和平。
“要发扬旅菲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凝聚菲华社会的爱国力量。”在卢祖荫看来“中菲友谊日”是中菲两国友谊的见证。每年,卢祖荫无论如何忙碌,都会拨出时间参加这一活动。卢祖荫先生说:“虽然我不再担任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一职,但做好推动中国和平统一的工作不会停步。当好促进中菲友好的民间使者,为增进中菲两国沟通与理解多做贡献已成为自己终身不变的信念。”
时刻关注家乡发展
2021年7月,永宁镇华侨历史纪念馆顺利揭牌。永宁镇侨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获悉永宁镇兴建侨史馆的消息后,卢祖荫主动联系永宁镇侨联,慷慨解囊,捐资50万元助力侨史馆建设。2022年3月,石狮发生疫情,石狮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上级部署,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举全市之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卢祖荫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联系石狮市慈善总会,表达了捐资100万元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工作的意愿,并在第二天就将善款汇入石狮市慈善总会的账户。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2004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卢祖荫颁发“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金质章、奖匾和荣誉证书,并立碑表彰。
(记者 李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