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7版:藏海观澜 上一版 下一版  

烟标记录我国矿业发展

图3 四平卷烟厂出品乌金花烟标

图6 砀山卷烟厂出品煤城烟标

图7 中国砀山卷烟厂出品淮南烟标

图1 国营阜阳卷烟厂出品宝藏烟标

图2 江西赣南卷烟厂出品矿灯烟标

图4 河南永城卷烟厂出品永城烟标

图5 安徽淮南卷烟厂出品煤城烟标

图10 安徽蚌埠卷烟厂出品乌金郎烟标

图11 庐江合作总社烟厂出品礬矿牌烟标

图12 中国贵州兴义卷烟厂出品金峰烟标

图8 公私合营扶沟豫东烟厂出品加油干烟标

图9 贵州烟厂出品干劲烟标

图13 中国阜阳卷烟厂出品古铜都烟标

■山西大同 李润

矿业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业,正是源于此,矿业也在国产烟标上有一席之地。矿业建设少不了常年奔波于野外,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察测绘的地质勘探者。上世纪70年代,国营阜阳卷烟厂出品的“宝藏”烟标(图1),主版就突出了两名地质勘探测绘工作者,面对人烟稀少的大山,为查明有工业意义矿床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业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情况进行精心测绘调查研究工作。而河南郑州市新中烟厂出品于此前60年代的“矿石牌”烟标,主副版在矿山背景衬托下,显示出大块矿石,至于这座矿山的矿石富含何种有价值的矿物质不得而知。江西赣南卷烟厂出品于同期的“矿灯”烟标(图2),主版则是一盏早期矿灯,副版是矿井以及一辆满载矿石的吨装钭式运矿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煤炭的国家,早在2500至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发现开采利用煤炭。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出石,可燃为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石炭即乌金石,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称煤炭,煤墨相近也”。煤炭被人们美誉为“乌金”,上世纪80年代,四平卷烟厂出品的“乌金花”烟标(图3),就采用媲美为花的装饰性煤炭画面,以及“光明照大地,温暖满人间”诗句,赞美煤炭给人们带来的温暖。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虽然我国有不少享有盛誉的产煤基地,然而以地方产业亮相烟标的,目前仅见永城、淮南、七台河等数家。豫东门户永城已探明优质煤储存面积达621平方公里,精查储量达52.5亿吨,年开采能力达1200万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河南永城卷烟厂曾出品有“永城”烟标(图4),该标主版在高耸入云的崇法寺砖塔背景映衬下,突出一辆一吨装钭式运煤车的画面。这座屹立于汴水河畔的九层仿木楼阁式八角崇法寺塔,始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8),环绕在崇法寺砖塔周围的郁郁葱葱的树木,说明了永城的生态环境还是相当优美的。副版则是矗立于永城陈官庄村南烈士陵园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淮南是全国十四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储量达444亿吨,可开采储量153亿吨。当地烟草企业为之于上世纪80年代出品过许多烟标,如安徽淮南卷烟厂出品的“煤城”烟标(图5),主副版展现了淮南煤矿林立的现代化采煤井架。砀山卷烟厂出品的“煤城”烟标(图6),主副版在描绘林立井架的同时,还突出了两辆一吨装钭式运煤车画面。中国砀山卷烟厂出品的“淮南”烟标(图7),则印有淮南“发展煤电化 建设能源城”的发展战略目标。

以煤炭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导的七台河市是中国三大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这座新兴的城市,主要出产主焦煤、三分之一焦煤,煤质具有低硫、低磷、中高灰、高发热量、高黏结性等特点。上世纪80年代,黑龙江七台河雪茄烟厂出品的“煤海”烟标,主副版右上角均是一辆一吨装钭式运煤车的画面。

此外,采煤工人也不时现身烟标。如公私合营扶沟豫东烟厂出品于上世纪50年代的“加油干”烟标(图8),主版表现两名头戴矿灯安全帽的煤矿工人,手持冲击钻有序工作的采煤场景,副版则是吊车司机给卡车装煤的画面。此后的60年代,贵州烟厂出品的“干劲”烟标(图9),主版表现了一名头戴矿灯安全帽的矿工,手握冲击钻正在紧张有序工作的画面。及至上世纪80年代,安徽蚌埠卷烟厂出品“乌金郎”烟标(图10),这枚“为敬爱的矿工特制”的烟标,主版描绘了一名一线采矿工人辛苦采煤的画面,副版是林立的矿井井架。

烟标也不乏矾、金、铜等矿业主题。如庐江合作总社烟厂出品于上世纪50年代的“礬(即‘矾’)矿牌”烟标(图11),主版描绘了八个各具情态的矿工,在庐江矾矿洞内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忙碌的画面,副版表现了两名手拿撬棍的矿工用扁担抬着一大块矾矿石边走边聊的形象。这个用天然明矾石提炼钾明矾的化工企业,始建于1956年,后来随着明矾替代品的出现于2001年5月停产。

贵州兴义卷烟厂于此后80年代的“金峰”(图12)等烟标上,则对此前70年代在贵州省西南部发现并开发的卡林型金矿,予以简要介绍“被中国地质学家誉为中国第二个‘金三角’,位于黔贵滇交界的地区,发现若干超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黄金储量十分可观。兴义市正处于其中心地理位置”。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游历安徽铜陵时,对铜陵人民当年炼铜的真实写照。上世纪90年代,中国阜阳卷烟厂出品一枚“古铜都”烟标(图13),主副版分别采用烫金的青铜爵、青铜鼎,说明铜陵有着悠久的开采冶炼青铜历史。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个铜工业基地,第一只铜业股票也都源自铜陵。由于铜陵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因而该标还印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题词手迹:“中国古铜都铜陵”。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