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5版:精品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琼液疑含阆苑霜:清代玉莲藕笔架

■山西阳泉 李喜庆

这件收藏于华侨博物院的清玉莲藕笔架(见图),圆雕一平放的长莲藕,在其左上方雕一盛开的莲花,中间雕琢一立体状鲤鱼,在莲藕右上方有一高浮雕莲叶,长莲藕上的莲花、鲤鱼、莲叶三者之间形成起伏如波浪形的笔架造型,凹处恰好放毛笔。观此器,令人想起明代诗人于慎行《赐鲜藕》“冰丝欲断鲛人缕,琼液疑含阆苑霜”的诗句。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新鲜莲藕的喜爱之情,盛夏时节,荷花绽放,红衣翠盖,亮人眼球,而赐鲜的习俗让人得到了凉丝丝、美滋滋的鲜藕,这里将鲜藕比作“冰丝”“琼液”就有凉凉的寒意,“鲛人缕”“阆苑霜”更是写鲜藕的美好。于慎行的这首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在诗人的笔下,鲜藕成了令人垂涎的美食,其信手拈来的比喻修辞堪称神来之笔。

民间有“吃藕祛暑”的传统习俗,嫩藕是难得的清凉消暑的食品。《本草纲目·果部·莲藕》有记载:“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六七月份,正是鲜藕上市时节,而食藕则以七月前期为佳。莫说蜜汁嫩藕清脆甘美、爽润可口,就是不加任何作料,直接入口,也嫩脆甜爽,堪称佳品。唐代诗人韩愈有“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的赞美。宋代词人苏辙也在《踏藕》中写出:“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诗句,写出了嫩藕的冰凉,让人炎热的夏天感到丝丝凉意。因藕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托物言志,借莲藕来表达自己高风亮节,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称赞莲藕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中国传统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借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笔架是随着笔的使用而创制出来的。就文献所记,笔格出现于南朝。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的诗句。宋明人亦皆称为笔格。笔架大多为多峰山形,一般为五峰,中峰最高,两边侧峰渐次之,平底。笔架的材质丰富多彩,计有瓷器、水晶、白玉、紫砂、铜、铁、木等。笔架中最为珍贵的是自然之物,如树根所做的笔架,“有一老树根,蟠曲万状,长止七寸,宛若行龙,鳞角爪牙悉备,摩弄如玉,此承天生笔格”,为人称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