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 刘卫平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轻拂的时候,杏花也悄然地开放了。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居家庭院中若成列种植,春日里红云朵朵,非常壮观动人。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杏花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这是宋徽宗描述杏花的传神佳作。此外,杏花又有着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宋代诗人杨万里曾作《咏杏五绝》:“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对杏花花色渐变的特点大加赞美。而王安石在《北陂杏花》诗中,也把杏花飘落比作纷飞的白雪,他欣赏了水边的杏花,感慨万千道:“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正是因为杏花这些令人动容的特点,古代的匠师们便以杏花为原型制成各色各样的仿花器。
图中这件清乾隆粉彩杏花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曾在2017年北京保利华谊秋拍会上大放异彩,受到收藏家们的一致好评。此杯以杏花为造型,高4.2、直径7.2厘米,口沿描金,杯身为双层五瓣花瓣,花瓣先端圆钝,呈倒卵形,以点缀花苞的枝干为托,造型秀美端庄。杯内壁着绿松石色釉,作为杯身的花瓣以淡黄绿色点染以突出清新高雅的杏花,枝干上还塑出数朵含苞待放的杏花花苞,配合花瓣间的粉红色,甚是可人。不免让人联想到宋代大文豪苏轼《蝶恋花》的诗句:“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杯体素雅端庄,小巧精致,盈手可握。底部花托落“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
乾隆时期,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五彩的地位,达到制作粉彩瓷器的巅峰。而松石绿釉在粉彩瓷器中的广泛应用,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成为乾隆粉彩瓷的独有特征。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沿用到晚清。
乾隆粉彩瓷流行器里施低温绿釉,有时器底也施绿釉,叫“绿里粉彩”,简称“绿里器”。其中内面为淡绿釉,底面为绿釉。绿色浅淡而闪黄,表面有小皴纹。胎釉结合牢固,极少剥落。绿里粉釉中以金线勾绘纹饰轮廓或口涂金者为精品。嘉庆以后所制则绿色深重,多见剥落。
乾隆时期制瓷业达到清代顶峰,各类精巧的文玩摆件,成为乾隆时期的风尚。欣赏这件乾隆杏花形杯,大有将春光握于掌中的畅快之感,令人心旷神怡,尽显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