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田博 谢敏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承载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是一部承载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毛泽东曾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而大境门就是这部大百科全书中最为独特的一个章节,是千百年来长城文化积淀中独具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
大境门是我国长城的四大门户之一。其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建于清代顺治元年(1644),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合称长城的四大关口。
扼守京都的军事与交通价值
大境门,顾名思义:边境之门。大境门位于东、西太平山之间,地势险要,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是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
大境门历尽沧桑,是明清以来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见证。大境门长城始建于明代,是在北魏和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属于明代边镇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中,蒙古的实力最强,因此,明代主要防御的是蒙古。大境门长城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防御能力大大提升,最大限度避免了蒙古对京都之地的骚扰,凸显了大境门长城的军事屏障作用。
清代顺治元年在今张家口域内长城开豁建门,名曰大境门。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正是从大境门得以快速进入中原,平复叛乱。康熙三十六年(1697)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也是从大境门誓师出发,最后凯旋。由此,大境门成为清朝以来的军事要道与关口。
近代,大境门历经鲜血和炮火的洗礼。它的历史可以用侵略、反侵略来形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就在大境门内外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和革命活动;1933年,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率领骑兵第三师北出大境门,所向披靡,三战三捷,收复康保城;1945年,我冀察主力部队一举解放被日伪蒙疆政府统治了八年之久的张家口。八路军雄赳赳开入大境门,成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性纪录。综上,大境门的军事和交通价值大大凸显。
蒙汉交流与贸易价值
张库大道(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历史悠久。李桂仁著《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中说:“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明代隆庆五年,张家口大境门元宝山一带已逐步发展成为边界交易的集散地,自古就有“贡品之城”“茶马会”之称。在这里,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换成了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和银器。清代顺治元年(1644)修筑大境门,是清政府对张库大道这条商业运输线的极大支持。张库大道的兴盛从此开始。因此,大境门的设立,成就了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的友好交流与贸易通商。
1909年,清政府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1918年,国民政府修筑了我国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古称张库大道),这些都进一步促使大境门地区成为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北京与张家口对库伦及俄罗斯的贸易发展至顶峰。
历史研究与传承价值
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张家口的早期创始人何孟雄、萧三、王仲一、江浩等积极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先后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孤石等村与农民接触,宣传革命思想。时至1925年,中共党员何资深等人先后来到大境门外东湾子农林试验场,成立了市郊农民协会,发展了张家口农村中第一批中共党员。当年9月,在中共张家口地委的领导下,察哈尔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察哈尔农林试验场。以察哈尔农民协会为核心的张家口农民运动成为当时京西地区开展农民运动重要的地点之一,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农村宣传马列主义最早的场所之一。
大境门既目睹了旧中国的贫弱,也目睹了新中国的兴旺和塞外张家口的历史巨变。大境门是继承先进社会文化的载体,是宣传张家口的精致名片,它为这个城市注入极大的活力,推动着张家口的未来。张家口建造了大境门,相反也是大境门铸就了张家口。它是山城和张家口的希望。“大境门的独特气质,来自民族融合的血缘关系,来自商人探索欧亚大陆的强烈愿望,来自江山的远大抱负和民族精神。”大境门在长城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这是所有长城线路中最早开放的一扇门。大境门的两扇门是长城上所有门中最真实的。大境门的铭文是长城沿线所有城门中规格最高的。大境门是当之无愧的长城第一门。
经过岁月的沉淀,大境门依然“大好河山”,我们也坚信终将迎来它的下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