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12版:特展 上一版   

“贺兰山下——西夏文物特展”亮相长沙博物馆

集中展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西夏文物共146件

鎏金拾得铜造像

鎏金寒山铜造像

鎏金寒山铜造像

西夏竹雕

荔枝纹金牌饰

婴戏莲纹印花绢

彩绘泥塑佛头像

黑釉剔刻花四系扁壶

褐釉剔刻牡丹花纹经瓶

西夏文寿陵残碑

无角琉璃套兽

本报讯 近日,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承办的“贺兰山下——西夏文物特展”,在长沙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集中展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西夏文物展品共146件,全面反映了西夏文化、经济、佛教、建筑等方面的成就,使观众得以领略西夏的昔日辉煌。

西夏(1038—1227)是隋唐以来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它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都,延续了近两个世纪,因元朝建立后未为其单独修史而成为一段神秘的往事。

此展览分为“择地腾芳”“塞上江南”“梵音袅袅”“东方金字塔”四个部分,从不同侧面生动揭示西夏神秘而灿烂的文化。第一部分介绍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并创制西夏文字,继承学习中原文化并发展创新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第二部分展现了西夏依托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大力发展农业,同时注重与宋朝发展贸易,推进其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第三部分反映了西夏统治者极力推行佛教,利用已有佛教建筑并新建诸多寺、塔,创造大量石窟、雕塑、绘画等精美的佛教艺术品;第四部分表现西夏陵作为中国境内现存同时期规模最大、地面遗址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之一,是西夏建筑的集大成者,素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

西夏文寿陵残碑上的西夏文字字体结构饱满、匀称,是不可多得的西夏书法艺术珍品;西夏荔枝纹金牌饰,用纯金捶揲而成,反映出西夏时期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灰陶鸱吻是西夏陵出土的零碎建筑构件,从形体能够推测出它所在宫殿的宏大。观众不用去宁夏,在长沙博物馆就能够一睹西夏文明的真实面貌,还能在灵芝颂汉文残碑、剔刻釉瓷器等展品中找寻西夏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在小铜牛、西夏竹雕、婴戏莲纹印花绢等展品中看见西夏社会手工业水平的发展。

西夏继承和学习唐、宋文化,有选择地接受、有目的地改造,仿照儒家文化、官制设置等中原王朝的制度,有效推进自身社会发展,同时坚持游牧民族自身文化传统,保留独特的建筑形制、金属锻造、瓷器烧造技艺以及佛教艺术、绘画、书法、雕塑艺术等,表现出善于学习、传承有序、精于创造的多元复合特征,具有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对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积极贡献。

“贺兰山下——西夏文物特展”是长沙博物馆中华文明特展系列之一,为方兴未艾的西夏学交流打开了一扇文明之窗,便于人们关注西夏、了解西夏、研究西夏。据悉,此次展览将免费展出至8月21日。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孙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