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8版:杂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战国时期巴蜀铜戈

图1 战国巴蜀鸟纹铜戈

图2 战国兽面纹铜戈

图3 战国虎纹铜戈

图4 战国巴蜀文字虎纹铜戈

■北京 吴翔

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有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铜戈,是我国古代战场所使用的一种冷兵器。《史记》中载:“伏羲造戈,以铜铸之”,通常认为它是由原始生产工具石镰或者石刀演变而来。最早的青铜戈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早期,一直到汉代,它都是中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兵器。它可啄、可推、可勾、可砍,在古代沙场上所向披靡,曾被列为车战五大兵器之首,在很长的时间内享有“铜戈一出,谁与争锋”的荣耀。

商周时期,车战是最为主要的作战方法,而铜戈的独特构造决定了它是最适合车战的兵器。战士在战场上挥戈时,戈的尖锋啄击力量比用矛直刺要大得多。铜戈还可以往回钩拉,这个特性更是当时其他武器所没有的。特别是在车战中,敌我双方的战车只在互相接触时才能交手,战机稍纵即逝,用铜戈钩啄则成为最有效的格斗方式。

作为我国古代一种具有击刺、勾啄等多种功能的木柄曲头兵器,铜戈构造一般为平头,横刃前锋,垂直装柄。其端首处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可横击,又可用于钩杀;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锋用来啄击对方。其实,戈最初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石戈,原为长柄,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其便分为长、中、短3种。后至商代有了铜戈,直到秦代作战时仍在使用。

铜戈盛行于商朝至战国时期,流行于商朝至汉朝。商周时期凡与战争有关的象形文字常绘有铜戈的图像,至今汉字中“武”“战”“戎”等字还均从铜戈,即渊源于此。且戈和干(盾)是商周时期士兵的标准装备,因此“干戈”一词就成为战争的别称或各种兵器的统称。铜戈的发现数量还很大,形制在不同时期和地区不尽相同。它是铜兵中用途最广的勾兵,是步骑佐战用于钩杀、啄杀战马和敌兵首级的致命武器,其造型曾让人产生无尽遐想,极具吞噬之力。

战国时期,四川地区除蜀族外,巴族兵器也有很大发展。因为两者风格基本相似,故其通称为“巴蜀兵器”。由于战国是巴蜀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所以这时期的巴蜀青铜兵器,在数量、形制及装饰上极为丰富,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巴蜀青铜兵器最具典型地方特征的,是动物纹饰和巴蜀图语组合。据相关专业人士统计,仅戈、矛、剑、钺四类兵器上的虎纹就有30多种,夔龙纹约10种,兽面饕餮纹约17种,鸟纹7种,蝉纹8种,人形纹13种,此外还有蛇纹、蛙纹、蜂纹、蚕纹、螭纹、鹿纹等,浅刻的象形符号则多达17类、180多个。而戈、矛、钺是巴蜀地区使用时间最长的兵器,其中尤以铜戈为甚。这是由于铜戈从商前期出现,延续到秦汉初期,贯穿了整个巴蜀青铜器发展始终的缘故。

这件“战国巴蜀鸟纹铜戈”(图1),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珍品。它长19.6、宽7.6厘米,是1951年由卫聚贤先生捐献的。此巴蜀青铜兵器,古称“勾兵”,属攻击型兵器,用以钩杀。其援作锐角三角形,援本两穿,内一穿。两面均饰相同鸟纹。戈头主要分为援、内、胡、阑、穿五大部分。其中的“援”,就是主要的刃,用来钩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位;戈援上下都开刃,上刃用于撞击刺杀,下刃用于钩划、啄击。“内”,则位于援的后部,用来安装木柄,上面的矩形孔被称为“穿”。

这件“战国兽面纹铜戈”(图2),则为四川博物院馆藏珍品。它长29.4、厚1厘米,是1980年在四川新都马家乡出土的。其呈三角形,无胡,援身两面近栏处饰有兽面纹,中间有一圆穿,援末有二穿,内上有一菱形穿,穿后有纹饰。内口呈虎口状。援身阴刻巴蜀文图语,通体有虎斑纹。

而这件“战国虎纹铜戈”(图3),长25.2、宽13.6、高2.4厘米。1972年在四川郫县独柏树出土,现藏于四川博物院。其长援中胡,长方形内。近栏处有三穿。援后部至内两面饰半浮雕虎头,张口吐舌,口中一穿;虎身阴刻,延于内上,内中一穿。戈的一面浮铸一椎髻、腰悬宝刀之人。另一面阴刻巴蜀文图语。援脊下两面均饰滴水纹。“胡”,是援向下弯曲延长的弧形部分。

最后介绍的这件“战国巴蜀文字虎纹铜戈”(图4),长25.6、宽13.6厘米。该青铜钩击兵器,出土于重庆云阳李家坝,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珍。其直援,方内,内有一穿,长胡三穿。两面各有浮雕状的虎头,虎耳向后伸至内上,张口瞠目,口含一条鱼,状极狰狞。虎身延至胡部,尾上翘,呈奔走状。援脊有一行巴蜀符号。

战国后期,由于冶铁业的发展出现众多铁质兵器,青铜戈也开始慢慢被铁戟替代。到了汉代由于车战的退出,骑兵和步兵的发展,铜戈使用价值逐渐减退。曾经风靡沙场的青铜戈,此时已被铁戟、铁矛所取代,成为仪仗兵器。西汉时戈的数量已很少,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一些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铜戈,大多装饰华美,这也表明此时铜戈已不再是沙场所用的实战兵器。东汉时曾经在青铜时代叱咤于古战场的兵器戈,随着铁兵器的广泛使用,已基本淡出军事历史舞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