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干旱围困鄱阳湖,石狮应做好“迎鹤”准备

本周观察

一年多前曾到石狮湿地公园越冬的白鹤(茅罗平/摄)

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等因素影响,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水位持续走低,鄱阳湖提前100天进入低枯水期。国家卫生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鄱阳湖等湖体面积明显“缩水”,近一个月水体面积减少约66%。往年秋冬季,全球98%的白鹤到鄱阳湖越冬,而今年的干旱将不可避免对此造成影响。曾有白鹤两度造访的石狮,今年应做好“迎鹤”准备。

“白鹤到时节,霜信满南州。”往年10月至翌年3月,超过4000只白鹤到鄱阳湖越冬,这里也被称为“白鹤的天堂”。去年冬天,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达到70.8万多只,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鹤、70%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等珍稀候鸟。然而,气候的变化给鄱阳湖的生态造成巨大的影响。业界分析,干旱围困之下的鄱阳湖,对鹤类、鹳类、天鹅类等越冬水鸟生存承载能力或大大降低。以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白鹤为例,其栖息越冬高度依赖浅水湿地,在越冬地鄱阳湖,主要挖掘水下泥中的苦草、马来眼子菜、水蓼等水生植物的地下茎和根为食,约占食量的90%以上。越冬地环境发生变化,候鸟在食物短缺等条件之下,不得不另寻越冬地。

2020年11月、2021年1月,曾有一只白鹤两度造访石狮湿地公园,打破了“白鹤不入闽”的观测纪录。尽管去年秋冬季节,石狮湿地公园未再次记录到白鹤,但今年的气候变化及鄱阳湖的干旱局势,让白鹤再访石狮湿地公园的几率加大。有分析认为,除白鹤外,石狮湿地公园乃至整个泉州湾,今年秋冬季节出现新候鸟物种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那么,面对今冬可能出现白鹤等珍稀鸟类,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笔者以为,至少有三——

一是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候鸟越冬地的保护。以石狮湿地公园为例,应注意保护适宜白鹤栖息越冬的藕塘,避免因种植结构变化而造成白鹤食物链大面积萎缩。同时,加强公园管理及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此外,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及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让当地农民在参与野生动物的过程中受益。

二是加强对越冬候鸟监测、保护及公众宣传,避免出现驱赶越冬候鸟等不文明行为。一方面,石狮湿地公园应在功能分区方面更加精细,避免施工建设、旅游观光等人类活动对鸟类栖息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湿地公园内的农业生产应禁止使用农药,为鸟类生存栖息繁衍提供“绿色食堂”;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民间组织应协同发力,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增强游客文明观鸟意识,避免出现暴力驱赶、伤害候鸟等不法行为,给越冬候鸟留出生存空间。

三是不断擦亮候鸟这张生态名片。近年来,白鹤、彩鹮、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小天鹅等珍稀鸟类先后造访石狮湿地公园。今年夏季,“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到峡谷旅游路“安家生子”……万千候鸟为石狮带来了无形的生态效应,在保护与宣传的基础上,有关方面应加以谋划,与文旅产业融合,擦亮石狮这张生态旅游名片。

退一步来说,即使今年白鹤依然与石狮“爽约”,上述工作仍然十分必要。还是那句话——石狮“不负”候鸟,候鸟“不负”石狮!(吾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