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第10版:学术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清光绪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图1 清光绪青花三国人物纹盖罐

图4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盘

图2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赏瓶

图5 清光绪青花九桃纹长颈瓶

图6 清光绪青花花鸟纹玉壶春瓶

图7 清光绪青花花鸟纹玉壶春瓶

图3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壶

■河北石家庄 夏文峰

青花瓷器发展到清光绪时期,随着“同光中兴”的出现,官窑、民窑仍不断烧造,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之作,所以人们往往把光绪瓷器比作清代制瓷业“回光返照”的一个阶段。光绪青花瓷完成了一次复兴,出产青花瓷品种和数量为晚清时期之最。

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和光绪二年(1876),景德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其中专供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另外,光绪十年(1884),为慈禧五十寿辰制作赏赐瓷,花费了白银15000两。光绪二十年(1894),为慈禧六十大寿烧制两批瓷器,共花费白银128400两。光绪三十年(1904),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的瓷器又耗费白银38500两。这数次生产的瓷器,品种众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陈设瓷、赏赐瓷等各种类型。以“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乐长春”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光绪官窑青花走仿古路线,投入大量财力,提高了青花瓷的品质和工艺,其中仿制的康熙、乾隆青花瓷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民窑瓷器则偏重商品化,风格迥异,已经具有了现代瓷的特色。

光绪青花胎质细腻洁白,其中仿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较多,但较康熙青花轻,胎壁较雍正青花厚,硬度不及乾隆青花。光绪青花碗和盘胎壁比胎底薄,对着光源透过胎壁能看到背面的青花,而胎底则看不到。釉面莹润稀薄,呈现白中闪青色。民窑青花釉面普遍比官窑青花厚,不够平整,存在波浪釉现象。光绪青花层次较多,青花发色在釉中。颜色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色,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青花漂在釉面之上。

光绪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的结果;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光绪青花器型多沿袭前朝样式,以帽筒居多,常见器型有赏瓶、玉壶春瓶、各式盖罐、菱花式尊、缠枝莲纹成套餐具、盘、碗、茶壶等。

光绪青花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常见纹饰有龙凤、云鹤、花卉、八仙、八宝、博古、山水、人物、百鹿、万寿无疆、喜字、寿字等传统吉祥纹样。本文介绍几件河北博物院所藏光绪青花瓷。

清光绪青花三国人物纹盖罐(图1),高36、口径12、腹径26厘米。直口、溜肩、腹微敛、圈足。器盖为山水人物纹。器腹为《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画面:帷帐前立一屏风,刘备端坐于太师椅上,诸葛亮立于身后,关羽、张飞分立两侧,似在商议事情,一将士手指帐外似在通报,帐外两人窃窃私语。足内为“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作者运用娴熟的绘画技艺,把不同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并在人物周围绘栏杆、山石、花草做辅助纹饰,虽然青花颜色有些浮躁,但青翠明快,当是仿制前朝瓷器的上乘之作。

光绪时期仿造康熙青花瓷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造型逼真,而且纹饰非常近似,青花也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赏瓶(图2),高39、口径10.5、腹径23厘米。撇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略高。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瓶颈饰席纹、如意流苏纹及蕉叶兽面纹,肩部锦地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纹,腹部以倒垂如意云头及花卉纹为主,空白处绘云龙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赏瓶多以缠枝莲为饰,此器所绘纹饰比较少见,故愈显别具一格。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壶(图3),高15、直径18厘米。直口、溜肩,肩上对称两个如意形系,系上有孔用以穿系做提梁。圆腹一侧为壶流,圈足。器盖为平顶,中心凹进。盖沿为锦纹,口沿处绘折枝花卉,肩部为如意纹,内绘小菊朵,壶流正面篆书一“寿”字,腹部绘双龙戏珠纹,空间衬以十字云和火焰纹,下为海水纹。器底为“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此壶为光绪典型式样,造型略显拙笨,青花颜色蓝中泛灰,款识清晰,字体刚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盘(图4),口径25、高4厘米。敞口、弧腹、圈足。盘内壁绘两条行龙追云逐球,中心为一龙腾跃于云海之间,内外呼应,浑然天成。青花颜色蓝中泛灰,装饰技法以青花留白绘龙纹、云纹,云龙之外则用青花画海水,蓝白相映,别有情趣。从云龙气势及绘制笔法来看,应为光绪仿乾隆作品。

清光绪青花九桃纹长颈瓶(图5),高46、口径10、腹径28厘米。口微侈,细长颈,圆腹,圈足,足内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器身主题纹饰为九桃纹:桃枝由腹部曲折向颈部,狭长的树叶之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累累桃实,几只蝙蝠在桃枝间飞舞,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青花颜色浓重,纹饰寓意吉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桃是长寿之果,是长寿的象征,“蝠”与“福”谐音,两者结合,象征“福寿双全”。

清光绪青花花鸟纹玉壶春瓶(图6),高21、口径7.5、腹径12厘米。撇口,垂腹,圈足,造型规整。青花色泽淡雅。瓶体上一曲折苍劲的柳树,枝叶繁茂,小燕子或立于枝头呢喃或展翅飞翔,描绘了一幅盎然的春色,雅致的画面与青花的幽亮淡雅和谐一致,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极富美感。自问世以来,经久不衰。其定型于宋代,当时绝大多数用作酒器,少数作为陈设品。经过隋唐元各代的不断发展演变,到明清时期,玉壶春瓶便完全以陈设品的面目出现,从皇室至官僚大夫,以至殷实人家都十分钟爱。

清光绪青花花鸟纹玉壶春瓶(图7),高38、口径13.5、腹径23厘米。撇口、短颈,垂腹,圈足微外撇。腹部一面绘柳树黄莺图,一对黄莺攀缘在柳树枝上,上下相视,莺歌婉转,栩栩如生。另一面绘芭蕉雉鸡图,无任何辅助纹饰,构图简练,清新明朗。青花颜色淡雅,花纹富有层次感,流畅、柔和的线条,匀称的瓶体,端庄俊美,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以竹石芭蕉为主体纹饰的青花玉壶春瓶十分流行,从乾隆时期到清末都有烧造,成为一种具有时代风格的品种。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