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第05版:镇村新闻·网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要“网红老师” 更要“长红老师”

线上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些线上授课老师也引起公众关注。日前,媒体刊文探讨为何一些网红老师能拿捏住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文章称,那些真正给人带来精神力量的网红老师,往往都是懂得尊重、充满真诚的温暖之人,并且具备真才实学。

一个个打破空间局限的线上学习平台,适应了现代人便捷学习的需要,吸引众多年轻人驻足,也给“网红老师”的出现创造了机会。互联网上,讲文学课、讲诗词赏析的老师很多,讲社会心理、家庭情感、科学普及的老师也不少。网上有趣的老师很多,但有趣有货又真诚的老师不太多。近些年“网红老师”不少,但真正能够“长红”的不多。不论线下还是线上,优秀老师的人气比拼,最终比拼的不是授课形式上的讨巧,而是课程内容本身的精彩;不是一时的哗众取宠,而是长久的知识输出;不是阶段性的人设打造,而是长期积累的真才实学、骨子里的学人魅力。“网红”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成为“网红老师”至少说明其具备一定的网络吸粉能力,受到不少求学者欣赏。但是,与昙花一现的“爆红”相比,经年累月的“长红”才更有意义。

“网红老师”如何成为“长红老师”,与传播规律、受众喜好等有关,甚至也有一些偶然因素。但课程有趣、有货又真诚显然是一个共通的要求。那些上课前跳舞、在讲台上搔首弄姿的“网红老师”为什么“火不过三天”,因为毫无内涵可言;为什么一些“网红老师”一夜爆红,却逐渐偃旗息鼓,因为知识积累不够、腹中没有延绵不断的“锦绣江河”;为什么真正一路火下来的都是那些资深学者,因为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学识、学养、学风能够穿透浮躁,让更多人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对一个社会而言,出现一些“网红老师”,引发人们的关注、讨论,只能算是一个文化现象。而出现一批“长红老师”,不断向人们传播新知识、新思想,于无形的课堂里润泽人心、促人好学、催人上进,才是社会之幸。(新华)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