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华山归园田居游玩的朋友,如今不用心烦停车和如厕的问题了。在主入口西侧,按国家3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旅游公厕、超14亩停车场,近期已同步完工投用,可提供121个小车位、9个大巴车位和3个无障碍停车位,让古民居的旅游服务配套持续完善。
作为灵秀镇“西大门”的华山村,是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村中大部分古民居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核心区现存闽南传统大厝41处、番仔楼7处、石头房29处。“这些古建筑较好地保留了闽南传统建造工艺,构造精细、装饰精美,艺术价值较高,也是悠悠乡愁的承载和寄托。”灵秀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古民居年久失修、濒临毁灭,从2018年开始,石狮专门成立指挥部,镇里坚持保护优先、修旧如旧的理念,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华山村风貌景观保护规划,分期分批对这些红砖古厝进行修复和保护。
2021年,一期19栋古厝修缮及农耕文化园工程、渡槽加固工程、夜景工程以及入口广场等先后完工。曾经破旧不堪的古厝,如今有了新的面貌。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红砖古厝与华山村的田园风光融合,构成了一幅清秀养眼的乡村风情画。
入口处拆除了一处废弃厂房后,地面重新平整并铺上古朴的青条石,并围绕原来的池塘进行造景,打造为亭池山石、绿植环绕的微景观,尽显自然之风。登上台阶,古朴的石砌渡槽下,鹅卵石铺地,石间种草,这样的进村通道让华山古民居的“古味”自然而真切。穿过渡槽,“归园田居”般的传统乡村景致扑面而来——田埂交错、步道蜿蜒,田野中保留农作物四时耕作,还有水车、石碾、谷仓、稻草人小品等散落其间,平添几分农趣。当然,让人倍感亲切的还有那“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的古厝群,雕梁飞檐、红砖白脊,古意盎然。
而今,作为“5510”项目竞赛活动的五大文旅项目之一,灵秀华山古民居归园田居体验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二期修缮工程仍在继续,首批推进5栋古厝修缮,最大化留住古建筑的结构、肌理。
当然,古村古厝的保护,“要紧的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灵秀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因此,对于华山古民居的保护性提升,我市在做好修缮提升,让老百姓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的同时,也做好“活化”利用文章,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相融共生。
为此,我市引入研学团队,推出研学课程,着力将华山古民居打造为研学基地。目前,基地已先后推出乡土乡情馆、造纸印刷馆、布艺织染馆、食育本草馆等多个研学主题空间,吸引了石狮、晋江、泉州市区等地多个学校及团队到基地开展研学实践、主题沙龙、亲子手工等多种主题活动。后期,还将陆续研发闽南戏曲、爱国主义教育、侨乡文化等主题实践空间,以适应多样化研学市场需求。
如今的华山古民居,已成为石狮全域旅游的一处精品“打卡点”、一张文旅新名片,实现美丽生活和美丽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这样的美丽蜕变还在书写新篇。
(记者 康清辉 颜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