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4版:时事·一天 上一版   
上一篇

耕海牧渔养蚝人

码头上吊装作业

壮阔的海蛎养殖区

清理养殖区浮标

清理养殖海面塑料浮球

整理浮球等养殖工具

海上收割海蛎

海上检测海蛎品质

每年的8—10月,永宁镇港边村的8000亩海蛎迎来秋丰,也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海蛎订货商。村里86户养殖户凌晨5时就开始忙碌起来,收割海蛎不仅是体力活,还得跟潮水赛跑。9月30日,记者跟随养殖户出海收割海蛎,近距离感受丰收的喜悦。

凌晨4时30分,港边村的养殖户陈标容已经起床了,洗漱完毕,就赶往渔业码头,准备与工人们分别驾驶作业船出海,前往深沪湾自家100多亩的海蛎养殖区。“这季秋收的海蛎有25亩,是今年5月放的海蛎苗,长势良好。”陈标容养殖海蛎已经整整21年,当天有一位福清的客户订了3艘船的货。由于退潮时才能收割海蛎,所以他必须算好潮水出海,赶在8—9时涨潮时完成收割,确保当天发货。

5时,天边刚泛白,渔业码头内湾已经熙熙攘攘。载有养殖户和工人的10多艘作业船陆续出发。记者跟随陈标容的作业船,约20分钟就到达深沪湾海蛎养殖区。此时,养殖区周围仍然黑蒙蒙一片,但是工人们已经手脚麻利地开始作业了。每串海蛎重约20斤,工人手持一把弯刀,把海蛎钩出海面,割断绳子,转身放入网兜里。与此同时,陈标容的作业船停在一旁,等工人们收割完毕,他会把漂浮在养殖区海面上的塑料浮球钩进自己的作业船,以便及时对海面进行清理,为下一季的投苗做好准备工作。

5时45分,随着太阳逐渐跃出海平线,海面上一排排吊养海蛎的浮球显得十分壮观。随着光线变好,陈标容随手打开几个刚出水的海蛎,看看长势。“每个约2两重,海水越深越冷,海蛎的口感就越清甜。”陈标容说,深沪湾海水的温度适宜,海蛎长势好肥得快,肉鲜味美,有“海中牛奶”的美称,早在2016年,港边村的永宁太平洋牡蛎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7时,3艘作业船已经装满海蛎。每船70包网兜,每网兜约200斤,每船重约1.4万斤。歇息一会,他们开始返程。

8时45分,潮水涨满了渔业码头的滩涂。满载海蛎的作业船驶入内湾。与此同时,订货商们等待装运的货车也在码头上排好队。在小型机械臂助力下,一包包新鲜的海蛎从船上直接吊装到货车上,经过地磅称重完成交付。

陈标容告诉记者,今年海蛎收成比往年更好,按照当前每斤0.6—0.7元计算,这一季海蛎秋收后,带来的收入约25万元。

据港边村党支部书记张宗飚介绍,港边村从清朝后期就开始养殖海蛎,是名副其实的海蛎之乡。特别是在无公害水质的深沪湾养殖的海蛎个大味鲜,远近闻名,畅销省内外,还有部分出口海外。海蛎养殖年收入4800多万元,已经成为港边村带动村民增产创收、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洪亚男 李荣鑫)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