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鸿山镇洪厝村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注重在规划布局、环境提升、文化传承、促进增收等方面下功夫,力促乡村振兴事业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幸福红利”。
注重规划引领
优化空间布局
据悉,洪厝村结合本村地理位置、土地特征、资源分布和基础设施以及历史渊源等,贯彻三个“坚持”(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明确功能区,实行点、线、面结合的循序推进。点线面逐步完善提升。
具体来说,该村以洪厝休闲公园为建设起点,对公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改善,辐射到周边的西竺岩,东洪路和南北大道两条轴线辐射到全村各处,以改变全村的面貌和环境。
注重生态宜居
实现民富村美
在村居环境美化方面,洪厝村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对公厕改造提升,落实公厕管理制度,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旧片区集中处理,对新片区直接接入镇污水管网,解决污水问题;推动爱国卫生活动,落实卫生保持制度化,清理卫生死角,清理拆除鸡鸭圈和临时搭盖,专人日常保洁,保持环境整洁;开展裸房整治行动,拆除加固危旧房5处,建筑垃圾定点堆放处理;提升“四边”(村边、房边、路边、水边)绿化和亮化,栽种适宜本地的苗木和花草,绿化村入口公园和东洪路,南北大道路灯改造和西竺岩周边亮化,完善村间道路,解决出行问题。同时,还铺设新村片道路,建设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拓宽村南头路等,对村道进行微景观、微菜园的示范性提升,让村民出行更加安全、方便。
在创造营商环境、促进收入增加方面,该村村集体建设钢架仓库和小木屋出租,安装光伏发电等,增加村财收入近30万元。
注重文化传承
唱响文明新风
在移风易俗方面,洪厝村改变陋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乡贤村民热心公益事业蔚然成风。如,创立王季良奖学奖教基金会,自发成立“携善行”村级慈善会,乡贤们还主动捐资建设洪厝村幸福院。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传承方面,该村注重保护,传承延续文化,修建南音社、新潮什音社。新潮什音社在泉州市音乐比赛中获“三连冠”,南音社曾应邀出国参加活动等。
(记者 杨德华 通讯员 王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