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起,石狮启动为期一周的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周石狮站宣传系列活动。这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福建省中医药条例》等文件要求,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之举,有助于推动石狮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石狮市卫生健康局主办,石狮市中医院承办,石狮市中医药学会、农工党石狮市总支部协办。以此为契机,各类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促进更多优质中医资源更好服务百姓的同时,也引领广大群众走近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让群众真切感受、享受石狮中医药带来的健康红利与福祉。
推动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 让中医药文化更接地气
“原来,中医药药膳也可以是色香味俱全、适合大众口味的糕点零食!”10月25日上午,在石狮市中医院举行的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周石狮站宣传活动启动现场,菊花酥、茯苓蛋卷等一道道由药膳方制作而成的糕点一应排开,吸引不少市民品尝。“这些糕点均是以药膳食材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这样一来,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食同源,食用者既能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美食中实现养生与保健。”石狮市中医院党支部副书记邱璇璇表示。
而另一边,灯芯草麦冬玉竹汤、灵芝祛湿汤包、猴头菇养胃汤、金线莲养肝汤等琳琅满目的药膳包,也引得群众驻足围观,纷纷咨询。“家人习惯在煲汤的时候加几味中药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养生滋补,但第一次看到这么丰富的药膳包,就想咨询一下,看能不能买一些回家。”正在现场参观的市民小蔡表示。
“药与膳同源,石狮不少家庭都有煲药膳的习惯,我们希望以中医食疗这一群众熟悉的领域作为切入点,让群众对药膳食疗文化加深兴趣,让中医药更加贴近群众。”邱璇璇指出。
这并非石狮市中医院首次在药膳领域发力。考虑到群众有日常调理的需求,闽南地区又有喜欢喝茶和食疗煲汤的习惯,石狮市中医院此前专门邀请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淑娇带领专家团队,根据石狮的气候特点和石狮人的饮食习惯开出药方,再由石狮市中医院进行统一配置,上线了一批“养生茶”和“滋补药膳”,供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食疗进补,同时指导群众通过内部调理,外加合理饮食和规律起居,从而起到调治和调养的作用。如今,通过石狮市中医院“互联网中药房”,日常的调理药膳也可邮寄直达家中,颇受市民欢迎。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加强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供给
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持续惠及群众,这背后,需要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石狮市中医院作为石狮市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担着我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普及培训任务,近一年来不断嫁接优质资源,为基层中医药医务人员传经送宝。
在本次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周石狮站宣传活动期间,石狮市中医院专门打造了两场学术讲座,令石狮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中医药医务人员受益匪浅。
10月25日下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会长杨扬受邀到场,以“药膳的临床应用”为题,为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中医药医务人员讲解药膳的特点与功效,分享药膳如何在临床中进行合理应用等。10月26日下午,石狮市中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王丽芳围绕“穴位治疗肥胖症”,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针对基层的“常见病、多发病”,两场讲座通过授课、实操等方式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也使基层医师能够熟悉运用多种中医特色治疗疾病的方法,更好地服务基层人民群众。
也正是如此,石狮市中医院持续为基层中医骨干搭建与省、泉州级中医药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地加强了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下一步,石狮市中医院还将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弘扬中医文化,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力,发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为群众提供家门口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邱璇璇表示。
举办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弘扬传统文化播撒传承种子
看一看、闻一闻,辨识中药;摸一摸、动动手,制作香囊……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周石狮站宣传活动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体验课搬进了第三实验幼儿园。
10月28日上午,石狮市中医院中医师、中药师组成志愿服务队,走进石狮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带领孩子们探寻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这是炒苍术、石菖蒲、草果、艾叶……大家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课堂上,中医师和中药师为孩子们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种中药,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这些中药基本的辨识方法及功效。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热情满满踊跃互动。中医师和中药师还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百草园”,通过观察、细闻,现场辨认中草药,感知中药特点。之后,孩子们还动手制作了中药香囊,收获了学习劳动成果。
学本草,闻药香,制香囊。短短一节课时间,孩子们与中医药文化“零距离”接触,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事实上,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取得实效,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爱上中医,学有所得,石狮市中医院已与本市多所小学、幼儿园联合开设多堂中医药文化课程,孩子们从中感受千年中药文化演变的余韵,也让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学生们心中悄然萌芽。
(记者 谢艳 颜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