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06版:藏讯/众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中藏协古陶瓷学术研究委员会成功举办景德镇研学活动

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学术研究委员会领导与部分研学成员合影

为贯彻落实中国收藏家协会关于“引导会员和收藏爱好者做学研型的收藏者,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发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运用手中的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学术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于2022年10月20—25日成功举办景德镇研学活动,并协助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圆满举办“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学活动全程由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陶瓷考古学家栗建安做学术指导。在短暂、紧凑的三天时间里,来自北京、重庆、湖北、陕西、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的近20位委员,分别到御窑博物院古陶瓷基因库、御窑遗址和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中国陶瓷馆,元青花复刻品牌“溪兰轩”,景德镇市东方古陶瓷研究会青白瓷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瑞炉流香”宋元青白瓷香炉标本展,唐英学社举办的“璀璨·英华——英国东方陶瓷学会百年庆典之景德镇红绿彩瓷器纪念特展”,颜山美术馆举办的“北方红绿彩特展”,罗国新古陶瓷标本工作室等科研机构、展览场所参观学习。

为充分展示和交流元代陶瓷学术领域的新成果,推动元代窑业技术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学术研究,景德镇陶瓷大学以知名校友鲍杰军无偿捐赠元青花馆藏品为契机,于10月23—25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召开“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会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是长期合作单位,2018年曾负责该中心接受社会捐赠古陶瓷的鉴定评估工作,因此为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了协助和支持。

在“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栗建安主持了第一时段的学术研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名誉院长、研究会顾问江建新重点讲了《从近年考古出土资料谈元青花生产与相关问题》,北京大学教授、研究会顾问秦大树发表《元青花研究三题》演讲,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会特邀顾问森达重点介绍了《日本冲绳发现元青花瓷》的资料;深圳博物馆副馆长、研究会顾问郭学雷解读了《保定元代窖藏主人及相关问题的探索》,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研究会顾问曹建文以《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形成的工艺技术基础及原因研究》为题发表了演讲。

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研究会副会长张茂林教授以《再议青花瓷的定义及元青花的胎釉彩组成配方》为题阐述了元代青花瓷特点;复旦大学教授、研究会副会长郑建明博士以《元代中国制瓷业的大变局》为题,全面梳理了浙江制瓷业的生产情况;研究会副会长、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张然博士发表了《元代青花瓷在西印度洋的贸易与发展:以霍尔木兹为中心》的演讲;景德镇陶瓷大学副研究员、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其江博士解读了《景德镇元青花火石红特征的科技分析》。

研究会重点推荐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张红星副院长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元青花及相关问题探讨》为题,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元青花瓷器资料为基础,对元青花瓷器的分布、类型特点进行略述,并对该地区元青花瓷器的使用群体、运输传播途径等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会委员、湖南省常宁市文化遗产事务中心徐兴华代表王建保会长和江西省博物馆黄华清主任以《湖南出土元青花瓷器及初步分析》为题,梳理了湖南出土元代青花瓷器资料,并参照其他考古成果,认为元代青花瓷器普遍呈现“白釉闪青”现象,其原因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的自然延续,并影响至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若就其釉彩装饰而言,亦可称之为青白釉瓷器的蓝花装饰;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具有“随形构图”的特点,并与青白(枢府)釉瓷器的印花装饰融为一体,形成赏心悦目的创新装饰;澧县窖藏的瓶炉组合,具有明显的“三供”特征,其文化内涵亦值得深入讨论。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研究会副会长张文江对“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学术总结。

总体而言,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学术研究委员会组织的研学活动及协办“求古归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成功的,参与研学者均深切感受到学术研究之强大影响力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他们希望研究会今后能够继续举办此类公益性的研学活动,既开阔眼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各自今后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提升提供更多助力。

(撰稿:李玉彬,图片由参加研学活动者提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