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07版:书画/瓷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明代瓷画“对弈图”背后有故事

图1 明万历“君臣对弈图”瓷画

图2 “对弈图”瓷板

■江苏南京 胡剑明

近日,读到金华瓷友曹兆燎的文章《君臣对弈莫愁湖》。文中他用的示图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碗底残片(图1),上面绘有“君臣对弈图”。曹先生写道:“画面上,只见朱元璋侧身翘足而坐,双目圆瞪,拉长着脸,正要发作的样子,微倾的头在注视着棋盘。旁边头戴乌纱帽的徐达躬身双手作揖。朱元璋的傲气,徐达的诚惶诚恐……”很有味道!

“胜棋楼”是一个与明代皇帝有关的故事,今天,在南京莫愁湖公园内可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楼门上的匾额写着“胜棋楼”。故事讲的是明代开国之后,朱皇帝在这里建起了“对弈楼”。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为二层五开间建筑,刻工精美,正门中堂有棋桌。相传,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对弈的地方,楼内还挂有徐达的肖像,悬挂着一幅繁体字“萬歲”棋面图式。

“胜棋楼”自古就有不少楹联,如“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赌墅付传闻,叹青史成堆,千古河山棋一局;争墩笑多事,看画梁依旧,半湖烟雨燕双栖”“湖本无愁,笑南朝迭起群雄,不及佳人独步;棋何能胜,为北道误投一子,至教此局全输。”另外,我也见过许多画家绘过这个题材的作品。说的也都是文人对这一种故事的感慨。

相传,朱元璋非常喜欢下围棋,当时朝中名臣徐达是位弈林高手,可是朱元璋每次与徐达对弈,徐达总是败在他手下。对此朱元璋心里明白,这是徐达有意为之。然而朱元璋有时又很自信,认为徐达未必就能赢自己。

有一次,朱元璋邀徐达在“对弈楼”下棋。他事先发下话来,要求徐达拿出看家本事,如若故意让棋,则以欺君之罪论处,如果赢了,就赐予此楼。徐达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一听这话,就知道可能这场对弈是祸不是福。在朱元璋没当皇帝之前,徐达还敢率性而为,可是如今君臣悬殊,岂敢乱来。若拿出自己真实水平,“赢了皇上”,后果将不堪设想。若是让棋太过明显,也怕被看出,犯下欺君之罪。

其实,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朱皇帝,虽然十分喜爱下棋,但棋艺一般,并且非常不喜欢别人赢了他。他曾经与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对弈,最终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了沈万三。朱元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下棋的时候,他一定要先走第一步,而赢的时候,只赢对方一个子。与朱皇帝下棋的大臣们都是小心翼翼地陪他玩,极害怕一步走错,就会丢了身家性命,更没人敢说“赢”字。

这次受邀对弈,能赢不敢赢,想输又不让输,徐达更是慎之又慎,只祈求最终能下个和棋。两人从早上下到中午,此时朱皇帝已经很不耐烦。徐达见状,不得不故意露出个破绽,让朱皇帝连吃两子。看着胜利在望,一高兴,便脱口问徐达:这局以为如何?徐达却观棋不落子,答道:“请万岁纵观全局!”朱元璋以为徐达想抵赖,但起身端详后,不禁失声惊叹……原来,棋盘上呈现了“萬歲”图式。

瓷厂工匠们一直到今天,都爱画“对弈”故事(图2),不仅是这样的画面生动饱满,也能表现一种宽松的生活情趣。但故事往往都是杜撰的,这个“君臣对弈”弄出“万岁”棋局的故事,今天在懂得围棋的看客面前,或许也只是一个笑话,它的“不可能”之处,在于它违背了“围棋常识”。

其实,围棋是黑白双方“以子打围”的战术,就是说各走一子,寻求“落子成围”的态势,好比说,一旦白子围满一圈,就要将被围的黑子吃掉,如果无法围成,就是有气可喘,那么,黑子可以再“打围”去围歼白子……我们知道,明代汉字的“万岁”还是繁体字。而繁体字“萬歲”要有八个以上的围空,一旦白子围成一个“口”形,其中的黑子就必然要被吃掉,围棋的目的是要活,在变化无穷中冲杀,不会有无用的落子,每一步棋都要有意义。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围棋棋盘上,是无法摆出“横平竖直”的几何形线条的。

故事最后说,对弈对出“萬歲”了,君无戏言,朱皇帝就真把莫愁湖花园赐给徐达,“对弈楼”从此也改名为“胜棋楼”。

皇帝和开国功臣们都好棋,造就了明朝围棋的繁荣。随之,明代的青花瓷画,以及诗词、书画、小说中,表现围棋或棋人、棋事的内容多了起来……其实,在民间趣说“君臣对弈”的背后,无非都想说“伴君如伴虎”。因为,棋盘上是无法摆出“萬歲”棋局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