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 吴曦翔
安庆博物馆收藏的这面汉代“位至三公”铭夔凤(双夔)纹铜镜(图1),1983年由市文物商店征集而得,为国家三级文物。
此镜直径10.9、缘厚0.2厘米,圆形,圆钮,钮较大,钮座圆形,底座纹饰四叶纹,为变形的柿叶纹,似四只展翅的蝙蝠,有些专著或因辨析不清或存疑的缘故,笼统称之为兽首。四叶内环形圈铸“位至三公”镜铭。内区的主题纹饰以一对夔凤为一组,上下左右间分布四对共八只夔凤,均匀对称布局,其线条流畅,工整完美,造型生动,精致雅美。外区内向十六连弧纹一周。连弧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弧纹镜类,可分为素地连弧纹镜、云雷纹地连弧纹镜、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三种。素地连弧纹镜、云雷连弧纹镜出现在战国中期,而连弧纹镜类中各种形式镜出现虽有早有晚,但都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此镜应该是当时生活实用器物,或为陪嫁物品。
就镜中物,柿叶有“事事如意”寓意,四只蝙蝠有“四季有福”“福泽四世”的寓意。镜铭“位至三公”的三公,是指古代官职,从周朝沿袭至明清,只是历朝历代的三公所指有别。“位至三公”吉祥语,反映出当时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人们把追求高官厚禄,以达荣华富贵作为最高目标,也作为对子孙后代的厚望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夔,作为主题纹饰,它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在商朝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纹饰上,夔龙纹是常见的主要纹饰之一,多以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朴厚实的美感。早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至宋代各著录中,表现为一足且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主要是受到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影响。湖北随州市博物馆青铜器文物展览中,展出一件发掘的青铜夔龙形象形饰(图2),让我们一睹春秋战国时期夔龙的形象,增添了新的认知。
夔凤即是凤鸟,是古人以传说中的凤凰为传奇的神鸟。夔凤纹作为装饰性纹饰出现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盛行于周初。有学者根据《国语·周语上》中曾记载:“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一说,认为是鸑鷟,它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五凤之一,身为黑色或紫色,它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质。而五凤谓:“五色为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为鸑鷟,白名鸿鹄。”其实也是凤的一类,周人以善于经营农业而著称,将鸑鷟视作“保护神”,周初夔凤纹在青铜器上大量使用,与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夔凤纹盛行于战国时期,在青铜器上出现,也出现在秦都雍城遗址出土的夔凤纹瓦当上。
汉代是中国铜镜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汉镜按类型分成十五类:蟠螭纹镜类;蟠虺纹镜类;草叶纹镜类;星云镜类;连弧纹铭文镜类;重圈铭文镜类;四乳禽兽纹镜类;规矩纹镜类;多乳禽兽纹镜类;连弧纹镜类;变形四叶纹镜类;神兽镜类;画像镜类;夔凤(双夔)纹镜类;龙虎纹镜类。
安庆博物馆这面铜镜夔纹,就涉及汉镜类别其中的变形四叶夔纹镜和夔凤纹镜两类。那么究竟属于哪一类,现略作如下几点稽考:
⒈变形四叶纹镜类,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钮座外四只蝙蝠形叶向外呈展翅欲飞状态,其占据镜背中心位置,并将内区分成四区,四区内配置兽首、夔纹、凤纹等纹饰,根据其配置的纹饰内容,分成变形四叶兽首镜、变形四叶夔纹镜、变形四叶八凤纹镜。
变形四叶兽首镜,有的变形四叶内四角各有一字铭或三字铭,组成四字铭或十二字铭,四区内各配置一兽首,兽首毛发卷曲,口、鼻、眉毛十分清晰,外区为铭文带及内向连弧纹一周,边缘多有菱形连珠纹图案组成的不同形式的纹饰,四叶内角的铭文,由四角各一字铭组合的“君(长)宜高官”“位至三公”“长宜子孙”等。
变形四叶夔纹镜,也称单夔镜,四叶纹的内四角有的也配置铭文,四区内的纹饰比兽首镜种类较多,有夔龙、夔凤,不少纹饰呈几何图案,一般以云雷纹或涡纹似的图案,来象征夔纹,其在外区布置上,一种是内向十六连弧纹一周以及菱纹或涡纹带,素窄缘;一种是在主题纹饰外,是宽缘或者内向连弧纹,四叶内的铭文是“位至三公”“长宜子孙”等。
变形四叶八凤纹镜,四叶内也配置铭文,四区内各有形态秀丽且图案化的双凤一对,双凤头饰高冠,相对吻喙,主题纹饰外为较大的内向连弧纹,整个镜背纹饰使用平剔法,图案形如剪纸风格,布局均匀对称,完美无缺,四叶内的铭文有“长宜子孙”“位至三公”“君宜高官”。
变形四叶纹镜类中,兽首纹里的铭文多含有纪年铭,从洛阳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王当墓出土两件“位至三公”变形四叶夔纹镜佐证,这类变形四叶纹镜类,主要流行在东汉晚期桓帝、灵帝时期,日本研究学者称为夔凤镜或称谓凤纹镜。
⒉夔凤(双夔)纹镜类,具有的主要特征,一是双夔左右夹钮,首尾相对,即所谓的轴对称纹饰布局;二是铭文在上下方直行排列。又可分为直行铭文双夔(凤)纹镜、双头龙凤纹镜。
直行铭文双夔(凤)纹镜,国内有些研究学者,以铭文内容称之“位至三公”镜、“君宜高官”镜等,双夔(凤)或两头龙凤夹钮配置,钮上下为数字相等直行铭文,少者各一个字,多者各四个字,如“高(上)官(下)”“位至(上)三公(下)”“长宜(上)子孙(下)”“君宜(上)高官(下)”等。
双头龙凤纹镜,则为两条屈曲之躯的夔凤(一端为夔首,一端为凤首)双首相对,无铭文较多,外也配置连弧纹圈,素宽缘。
⒊上述对两类镜况与类内具体镜情分析、比对,安庆博物馆这面铜镜,应是介于变形四叶夔纹镜与夔凤(双夔)镜的之间,从纹饰特征分析,一是四叶的叶子,是典型的柿叶变形,形似展翅的蝙蝠,具备变形四叶八凤纹的特征,当不具备主题纹饰这一特征,镜中只是辅助性的纹饰;二是主题纹饰,依然是双夔(凤)吻喙,栩栩如生,妙不可言的美好形象,寄语古人对神往美好理想婚姻的追求,此具备夔凤(双夔)纹镜特征,并且吻合夔纹组合构成轴对称的特点,还有铭文在上下方直行排列这个特征。
最后,就行业内器物规范命名而言,笔者认为,以主题纹饰为依据,以学界普遍认知的共识为基础,规范称夔凤(双夔)纹镜较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