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08版:特报/杂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汉画像石“狮子滚绣球”中的狮文化

■江苏徐州 廖静好

如图所示是一幅《狮子滚绣球图》汉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狮子注视着绣球,正欲扑捉绣球时的神态,将猫科动物嬉戏时的顽皮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古拙质朴又有趣夸张,线条流畅自然,刻画形象生动传神,具有吉庆祥瑞的美好寓意。

狮子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的凶猛食肉兽类,我国本土并不出产。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来往,狮子才进入中国,据传刚进入时还引起了不小轰动。从那时起,狮子这个远道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

《汉书·礼乐志》记载,我国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作,穿上戏服,一前一后扮演成一只狮子,其中一人手持彩球逗之,上下跳跃,舞起来生动活泼。后来人们把这项活动画了下来,“狮子滚绣球”的图案,就来源于此。传统狮子滚绣球是一种民俗喜庆活动,一般都在一些传统节日,寓意祛灾祈福,人们希望狮子能够赶走厄运,绣球可以带来好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狮子历来被当作吉祥的动物,可以驱除邪恶。国人以狮为百兽之尊,在民间传统中,狮子被视为哀乐与共、利物利人的神秘力量,可以历神显圣,这是华夏狮文化区别于西域狮文化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展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特点和风土人情。

《狮子滚绣球图》汉画像石,画面中,狮子的弓背、屈腿、尾巴传神至极,灵动、简洁、飘逸,其狮子毛,刻得如发如丝那样纤细而有一种飘逸感,静中带动的快感,显得童趣盎然、活泼可爱。但都有一个质朴的美学思想催化灵感,以貌取神,大胆提炼减舍,不受自然的束缚而创造崭新的艺术生命。这些艺术形象,再现了狮子的真实形态——巨大的头,丰厚卷曲的三鬃毛,圆瞪的双目,张牙舞爪,凶悍异常地威视着前方,成为权力的象征,蕴藏着勇敢和力量。

此汉画像石画面在雕刻方法上,大刀阔斧的粗犷简洁手法,雕出狮子的秀媚、喜庆姿态。对狮子的头部与整体造型,采用了变形夸张的手法。狮子头部形象地刻画蛋形狮眼凸出在吊眉之下,显得炯炯有神,阔厚的垂鼻下二孔张开,突出而张大的狮嘴中露出排牙、犬牙和卷曲的舌头,呈现出一种欢乐的动感,下颚与头上卷曲了一簇簇层层鬃毛显出一种威风的动感。整个身躯只是表现动态所形成的简洁的肌肉块,狮身上也不作过多的装饰,狮身与头形成一种以简托繁的艺术效果,衬托了狮子的表情和神态。

常言道:“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欣赏这件“狮子滚绣球”汉画像石,不免感叹古人精湛技艺,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了坚定的信心和力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