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11版:紫砂 上一版 下一版  

素雅的平定挂釉紫砂

图1 白釉山水纹赏盘

图2 白釉镂空六方帽筒

图3 “墨池春暖”白釉水盂

图4 白釉紫砂荷花杯

图5 山水纹白釉六角盘

图6 绿釉冰梅纹冬瓜罐

图7 白釉菊花纹梅瓶

图8 白釉竹纹笔筒

图9 “桐阴促织”白釉盘

图10 蓝釉花蝶纹壁瓶

■山西阳泉 李喜庆

提起紫砂,大家肯定想到的是宜兴。其实,山西平定的紫砂也是很有名的。平定紫砂起源于平定砂器,上世纪初期,在实业救国的影响下,时任平定知事的吉廷彦感到平定砂器颜色简陋,难有发展前途,于是决定由官方发起,筹建平民工厂,并聘请宜兴陶器工师来平定授艺传经。前任知事朱子钦不忘初心,在赴浙江办事之际,特地绕道宜兴,聘用李宝贞、杨阿时、朱庆生、吴云根等宜兴工师来平定传授技艺。

宜兴工师到达平定后,吉廷彦亲自挂帅,和工师们立即进行对平定的陶器改良,经过三次试验,平定紫砂烧制成功。1915年2月,经过改良烧制成功的平定紫砂器,参加了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得到了世界的赞誉,由此平定紫砂走进中国陶瓷业之行列。于是募股在上城开办平民工厂,并向产矿各县发出招生广告。嗣后,平民工厂屡有修建,“在场院之南凿井一眼”,上建茅亭一座,取名“甘泉”,规模臻于完善。平定紫砂经过改造后,色泽鲜亮,造型美观,广受欢迎,由此带动了平定紫砂的兴盛。

平定紫砂,在平定砂器的基础上,借鉴宜兴的紫砂技术工艺,从而形成色泽自然、淳朴古雅的具有地方风韵的砂器。平定紫砂,器类丰富,造型多样,装饰各异,尤其“仿生树桩”装饰风格与金文、诗句、绘画装饰搭配,颇具特色,其中所蕴含的那种文人雅趣与平定“文献名邦”的精神内核相得益彰,故诞生之后即名噪一时,“堪与南制货物(宜兴紫砂)相媲美”,逐渐形成“南宜兴,北平定”的品牌格局,成为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挂釉紫砂就是将紫砂和瓷器两种工艺结合到一起的新工艺。起源于宋朝,盛行于明清,宋朝时的紫砂挂釉器物颜色单一,以酱釉为主。明代时紫砂挂釉器物多为豆青釉、月白釉、天蓝釉。清早期出现加彩挂釉紫砂。挂釉紫砂的制作,费工耗时,为了使本色紫砂器绘上釉彩,需进行二次烧制,甚至三次,即使到了现在也需要10天左右才能完成烧制。平定挂釉紫砂在学习宜兴紫砂的基础上,生产出了自己的挂釉紫砂,有了自己的品牌。平定挂釉紫砂沿袭平定紫砂的素雅的特点,色彩淡雅,平定挂釉紫砂多使用白色、蓝色,没有过分追求传统挂釉紫砂的艳丽的色彩,保持平定紫砂素雅的特点。平定挂釉紫砂一般娟秀小巧,上面一般绘淡淡的山水画,甚至是几片叶子、几朵小花,显出不同凡响的高雅。2020年冬,山西阳泉博物馆曾举办一场“陶铸文明平定紫砂艺术展”,展出精彩绝伦的平定紫砂,其中就有很多素雅的平定挂釉紫砂,让人大饱眼福。

白釉山水纹赏盘(图1),高2.5、口径32厘米,葵口,口沿外撇,浅腹,平底。盘外壁镶嵌紫砂色,盘内罩白色釉,有窑变碎花,用蓝彩绘山水风景图。远山含黛,树色青青;近处水中两个小岛花团锦簇,水面上荷叶点点犹如上面的蝴蝶,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河岸上两棵梧桐,枝繁叶茂,覆盖小径,一片翠竹葳蕤,河边的小亭上,两位雅士正把酒临风,欣赏河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一位雅士缓缓走向小亭。画的上方题“桐阴之径凉于水,荷叶半溪香胜花”,署名“泉石居士”,此盘造型朴素大方、新颖高雅,有着东方式的端庄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白釉镂空六方帽筒(图2),口径16、高31.2厘米,六方形,直口,筒腹、中空。通体施白釉,筒壁饰上下相交错的海棠花式镂孔,筒腹上绘佛手、石榴、铜钱草等图案,寓意多子多福且财源滚滚。上题“时在丁巳夏,仿南沙老人笔法”,落款“小山”。此帽筒线条舒畅,色彩柔和,寓意吉祥。

“墨池春暖”白釉水盂(图3),口径10.2、底径13.5、高4.5厘米,圆形,小圆唇口,鼓腹,圈足。通体施白釉,满布细碎开片。一面绘一枝红花黄蕊在绿叶衬托下肆意开放的牡丹;另一侧用蓝彩题字“墨池春暖”。画文照应,富有生机,寓意牡丹盛开,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署名“小山”。

白釉紫砂荷花杯(图4),呈六出荷花形杯体,高5.3、口径8厘米,侈口,斜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开片。正面用浅蓝彩绘荷花图案,画中荷叶田田舒展,一朵荷花含苞欲放,一朵荷花绽放吐香,背面有“可以清心”的字样,落款为“玉山作”。此杯色泽淡雅、赏心悦目,夏日里用它喝茶倍感清爽、高雅。

山水纹白釉六角盘(图5),高2.6、口径32.5厘米,平面六角形,敞口,浅腹,底部六角各设一折角足。盘边镶嵌紫砂色盘内罩白色釉,有窑变碎花,用蓝彩绘山水纹图。远处群山层峦叠嶂,近处树木茂盛,几间小屋掩映其中,水面上帆船点点,右边则是一座长满树木的小山,上有“春山蒙蒙烟雨中”的题词,落款“庚申小山作”。

绿釉冰梅纹冬瓜罐(图6),高19、口径18、底径16.5厘米,唇口,束颈,丰肩,腹下削瘦下收,圈足。内施白釉,外施绿釉,上绘冰梅,几枝横斜的梅枝,上面缀满冰梅,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绽放争艳。底钤篆书款“平定县平民工厂出品”。整体造型优雅大方,有清逸雅趣之味。

白釉菊花纹梅瓶(图7),口径4.5、高22厘米,圆口,短颈,溜肩,长斜腹下收,卧足。通体施白釉,满布细碎开片。正面彩绘折枝菊花,菊花素有寿菊一说,寓意长寿;背面题诗文“好花秋更丽,何不羡春华”,落款“己未夏子贞氏作”;底部钤印“平定县平民工厂出品” 篆书方款。此瓶器型端庄、色彩素雅。

白釉竹纹笔筒(图8),口径7.5、高10.5厘米,呈圆筒状,直口,平沿,直腹,平底。外壁施白釉,正面用蓝彩绘竹枝竹叶,淡蓝的竹枝,竹节夸张性地断开,深蓝的竹叶,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犹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背面用蓝彩书南宋词人朱淑真《即景》诗句“竹摇清影罩幽窗”,署名“晓山”。

“桐阴促织”白釉盘(图9),口径26、高2.5厘米,圆形,敞口,浅腹,平底。胎体紫砂红泥,盘内罩白色釉,满布细碎开片。彩绘“桐阴促织”图。远山迢迢,草色葳蕤,一棵梧桐亭亭如盖,树阴下穿黄色衣服和穿蓝色衣服的孩童正蹲在地上玩斗蟋蟀。上方题“桐阴促织”,署名“晓山”。

蓝釉花蝶纹壁瓶(图10),呈半个圆瓶状,高16、口径7.8厘米,侈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近足处外撇,平底,两侧肩部各有一衔环耳。正面施天蓝釉,彩绘花蝶图,背部平坦,颈部有三个小孔用以悬挂,下部钤“朴城”款和“平定陶业公司”六字篆书。该瓶造型别致,线条柔和,色彩淡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