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12版:特展 上一版   

“夜郎与南越精品文物展”亮相贵州博物馆

——共展出7家文博单位512件套珍贵文物

西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南越王博物院)

战国末期—西汉早期立虎铜釜(贵州省博物馆)

熊饰踏跺(南越王博物院)

陶套盒(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狮形铜带钩(贵州省博物馆)

“蕃禺”铭汉式铜鼎

“蕃禺”铭汉式铜鼎铭文

陶屋模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汉丝缕玉衣(南越王博物院)

铜染器(贵州省博物馆)

铜戈(贵州省博物馆)

鎏金铜框玉盖杯(南越王博物院)

本报讯 近日,“共饮一江水——夜郎与南越精品文物展”亮相贵州博物馆6、7号展厅,共展出来自贵州、广东两省7家文博单位的512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全景式展现出两千年前整个牂柯江流域融入华夏的全过程。

汉代,珠江的主流西江被称为牂柯江。南越,位于牂柯江之尾,南海之滨,其王城番禺(今广州)临牂柯江;夜郎,位于牂柯江之首而地接巴蜀。南越与夜郎,共饮牂柯江水。

汉武帝时,出使南越的汉使唐蒙在番禺吃到经夜郎,沿牂柯江运抵南越的巴蜀特产——枸酱。由此,揭开了汉朝开发夜郎等西南夷的序幕。

此次展览分为“和辑百越入九州——南越精品文物展”“夜郎归义致太平——夜郎精品文物展”两部分,通过饱览南越与夜郎的精品文物,领略其历史、文化渊源、欣赏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牂柯江上下游的璀璨文化,见证其融入华夏的全过程。

展出文物中,“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出土于墓主人的胸腹部。印面长3.1、宽3.1厘米,材质为金,重148.5克。印面阴刻有篆书“文帝行玺”四个字,刚健有力。金印的印钮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龙身上的鳞片和爪是铸成后凿刻的,龙腰隆起可以用来穿印绶。出土时,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迹,显然是生前墓主的实用物。

“文帝行玺”金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关键物证,意义重大。考古学家正是通过金印中“文帝行玺”四字得知,该墓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经观测,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碰撞的疤痕与划伤,说明它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物。根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的帝玺以白玉为材料,以螭(chī)虎为印钮。然而,目前秦汉皇帝的帝玺皆已丢失。

战国末期—西汉早期立虎铜釜,出土于赫章可乐274号墓,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该器器型规整、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良,器壁光滑匀称,体量硕大,出土时套于死者头部,器外壁布满烟炱痕迹,显然生前用作实用器。该器圆口,折沿,斜肩,鼓腹、圜底。釜腹上部对称纵向置两只辫索纹环形大耳,耳上饰辫索纹6组12道。另在肩腹部对称饰一对立虎,虎昂首向上,尾巴上卷,龇牙长啸,威风凛凛。二虎虎身饰斑纹,头后部饰一组卷云纹,颈部各饰有一条项圈,项圈前半部刻一系带类纹饰,后半部刻六个小方格,每个方格内刻一贝纹。虎颈项圈表明虎为人所控制,进而表明器主对自然界的超凡控制能力。通过将立虎神化,器主的权力与威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因此,这件饰虎铜釜,彰显了器主尊贵的地位与极大的权势。

同时展出的还有丝缕玉衣、“蕃禺”铭汉式铜鼎、狮形铜带钩、陶屋模型等珍贵文物。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2月8日。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袁炜)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