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视域,“尊重”不仅仅是一个词,更是一股力量。作为班主任,她一直相信尊重的力量。她,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特殊”,耐心呵护,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辅助每一个个体获得最理想的成长。
“尊重差异,聚焦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获得”是她的教学追求。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她都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她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她要带着学生到哪去?就语文学科来说,她会考虑,在每一个学段,她要培养学生哪些语文素养;就学习习惯来说,每一个学段应如何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学段需如何衔接?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挖掘其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些她都针对每届孩子的学情进行思考、规划。
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升,她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差异,把他们分成7个小组,分别进行线上授课答疑。同一授课内容,她每天上7节课,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而有深度的学习,及时掌控他们的听课状态并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一贯的因材施教,成就了她的学生,丰盈了她的教育教学认知。她带的每一届学生参加石狮市级以上的各项比赛获奖均达100多人次。近5年,她指导学生习作发表于CN级刊物及征文获奖达78人次。她的作文教学经验在石狮市第六届儿童作文研讨会上交流,她先后应邀到世茂实验小学、祥芝中心小学作教学经验分享交流,到万祥图书馆作公益讲座。她撰写近20篇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小学教学研究》《辽宁教育》《教育视界》等CN级刊物。
“‘体弱生’护在关心,‘学困生’护在帮扶,‘异常生’护在珍视。”这是她对待特殊群体的方式。她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情绪波动强烈,一闹情绪就乱打人。如,他的课堂练习或听写一旦出错,他会把老师的批阅符号涂掉然后自己打钩,甚至在旁边写“X老师是笨蛋”;同一道题或同一页练习,他的同桌如果正确率比他高,他会把同桌的本子撕碎或乱涂乱画。面对这种“特殊”,蔡老师每次批阅这位学生的作业时,总到他座位上当面批阅,发现错误及时给他指出来,待他全部做对再给予打钩。于他而言,这或许就是最佳的接受方式。教学生涯中,每碰到表现行为不一的特殊学生,她都冷静地顺应其“特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任何一个孩子都不放弃。她认为,这或许也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基于“学情”尊重 “特殊”的最稳妥的教育方式。她的教育情怀触动很多同行教师的心弦,她曾应邀到石狮市实验小学、新湖中心小学、宝盖中心校、灵秀华山小学等学校作师德报告。
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变化无处不在!她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尤其是心理变化和生活感受。当她发现毕业班孩子的心理和思想悄然发生变化,她就寻找突破口——把心灵的陶冶当作一大重要课题,以美文丰盈他们的心灵。她每天让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美文,分享之前由她把关朗读的内容。内容涵盖感恩教育、友情诠释、青春励志、心理辅导等。她说,每每看到学生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她倍感欣慰。那一刻,她也意识到尊重“变化”、顺应“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简单说教的弊端。
在她的倾心付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现任班集体有一个凝聚孩子们奋发向上的荣誉称号——“幸福班级”。
“怀揣‘尊重’,顺势而为,让每个学生永远向着明亮方向勇敢前行”,是蔡老师在培养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坚定信念。(记者 许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