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亮相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此次展览由常州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举办,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提供展览支持,共展出唐代文物130余件。
唐代长安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分为外郭城、皇城和宫城,是古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在当时是极度繁华、富庶、文明的国际大都会。盛唐时期,长安城居住着百万余人口,除皇族、贵胄、禁军和平民百姓之外,大量外来少数民族、商贾、外国使团、僧侣、留学生等浮寄于此,从事政治、商贸、宗教及文化艺术活动。长安人的衣食住行,既有独具匠心的精妙巧思,又有生活意趣的精致追求;既承袭着礼仪的传统,也突破着成规的束缚。乐舞的曼妙、百戏的喧腾、驰猎的快意、对弈的文雅,无不使长安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求新求奇的生活风尚,都烙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以不断丰富的万千气象,最终交融出一抹五彩缤纷的大唐色彩,幻化出一缕独绝古今的长安神韵。
此次展览共分为七个单元:唐都长安城的布局规划、长安城中各种身份的居民,以及长安人的服饰、器用、饮食、出行和娱乐活动。展览遴选来自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唐代文物共130余件(组),包括建筑构件、墓志(拓片)、陶俑、饰品、铜镜、日用器皿等品类,透过这些精美文物,带您感受唐都长安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展出的唐代“大中十年”神龟镇宅石,刻画生动,惟妙惟肖。镇宅石是建房中的一种压胜法,用以辟煞、破邪、逐鬼魅。敦煌文书《宅经》残卷中记有多种用石镇宅法:“凡人居宅处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财,以石九十斤,镇大门下,大吉利”,安石时还要念咒语。这种以石镇宅的方式传到后世,演变成了“石敢当”,以起到压灾殃、百姓康、礼乐昌的作用。当时除了以石镇宅求福灭灾外,还有以各种神符镇宅的。
再如展出的唐代“都管七个国”人物银盒,最外层银盒呈六瓣状,盒面中部划分为六角形,内錾骑象人一,前有顶礼膜拜者,后有手执伞盖者,象右侧一人站立,左侧两人随地而坐。礼拜者前方有“都管七个国”题榜,正中有“昆仑王国”题榜,下方有“将来”二字,余白填以萱草。从昆仑王右侧顺时针排列有以下诸国:婆罗门国、土番国、疏勒国、高丽国、白柘□国、乌蛮人。盒口上下以缠枝纹为背景,刻十二生肖,且有十二时辰的题榜:子时半夜、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禺中、午时正中、未时日眷、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都管七国六瓣银盒的来源,有认为是南诏贡品一说,有认为是长安坊间制造的佛教用品一说,也有认为是唐朝廷制作用于赏赐臣下一说。
同时展出的还有唐三彩捧盘女立俑、男装幞头女俑、三彩胡俑、白瓷皮囊形壶、鎏金五足铜盘、仕女狩猎纹单柄银杯、金背瑞兽葡萄镜、三彩骑驼奏乐俑、三彩童子叠置伎俑、褐釉双鱼纹扁瓶、银蹀躞带、捧手侍女俑等。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12日。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蒋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