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4版:一天 上一版   

大棚里的“虾管家”:

900万尾虾苗茁壮成长的守护人

刚“满月”的南美白对虾

工作例会

精心配制“营养餐”

喂食

颇具规模的养殖大棚

检查电路

观察虾苗的活跃度

监测温度

永宁镇子英村靠海的一片荒地,建起了45亩的大棚,棚里竟然还养起了海虾。2021年,经过实地勘察、水质检测,子英村沿海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永宁镇招商办牵头把该地用于开发振兴乡村经济的项目,投资近3600万元,打造大泉州区域虾类集约化养殖基地,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虾宝宝从头发丝大小,长到体长约12厘米,虾壳薄、虾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成品南美白对虾,需要3个月的时间。已经有21年养殖经验的蔡建华说,虾好吃却不好养。虾居环境要好,伙食营养要均衡,要定期补充益生菌,清理排泄物……虾苗每天的吃喝拉撒,都让他这个“虾管家”操碎了心。11月9日,蔡建华投放18亩900万尾虾苗,准备在春节前上市,丰富市民节日的菜篮子。12月9日,虾宝宝“满月”了,我们走进这家养殖企业,一起体验“虾管家”的一天。

凌晨5时,养殖区的“粮仓”已经灯火通明。墙上的黑板写着虾食谱,红糖、育藻膏、益生菌等的食用量,都标记清清楚楚。“满月虾的食谱以蛋白质和矿物质为主。”蔡建华调配好“早餐”,装上板车,分送到各大棚。

6时,室外的温度仅16℃,打开大棚的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我们的眼镜瞬间蒙上了“白雾”。蔡建华习惯性地看了一眼安装在入门处的温度表:25.1℃。这是虾宝宝最喜欢的温度。大棚里建有4个400多平方米的虾池,当饲料撒向虾池时,并没有发生我们想象中抢食的场景。“虾经过一晚上的脱壳,非常疲惫,但是可以通过观察篮看看它们的活跃度。”说着,蔡建华把一个吊篮放入1.3米深的池中,提离水面时,吊篮里满是活蹦乱跳小拇指大小的虾宝宝。个头均匀饱满,活力十足,在灯光下愈发晶莹透亮。在重新入水的一瞬间,游弋水中的群虾轻灵纤细,触须灵动。

8时,太阳升起后,是一天光合作用的好时光,虾宝宝要进行一天一次的“益生菌”补给。蔡建华把益菌多等营养的菌类、藻类按比例配好后,进棚投喂。通过喂养藻类等微生物,也可以平衡虾池的水质。

8时30分,蔡建华使用手机远程操控动力泵,把海水引入沉淀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消毒后,才能注入养殖池中。

9时30分,是清理虾池的时间。蔡建华打开净化设备,沉淀池的海水涌入养殖池的净化管道,清洗养殖池中虾排泄物,并及时补充下降的水位线。白天每隔2小时的“换水”,为虾宝宝营造宜居的环境。

10时,在工人二次投食时,我们注意到每个虾池都安装一台水车,伴随着制氧机的轰鸣声,扬起一串串水花。“这是虾池的24小时制氧设备,只要警铃响起,就代表制氧机故障,所以电工24小时轮班。”蔡建华说。

虾宝宝食欲最佳期在14时下午茶和18时晚餐时间。蔡建华会对食谱进行微调,并适当加大饭量。

21时,是虾宝宝生长发育期,一天一次的脱壳将持续到凌晨2时。消耗量巨大,为了迅速补充体力,它们会食用分解后的虾壳,来补充钙质。因此上半夜,要适量投放钙镁片等营养品,为其助力。

蔡建华说,大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可以调控温度、水质,保证成品虾的质量。目前,一年投产两次,年产量可达80万斤以上,年营业额在1千多万元,规模化养殖已经形成了子英村乡村特色的产业。(洪亚男 李荣鑫)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