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12版:陶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清康熙单色釉瓷器

图1 清康熙款茄皮紫瓷蒜头瓶

图2 清康熙款黄釉瓷梅瓶

■河南新乡 郑媛媛

康熙时期的瓷器,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朴浑厚、雄浑硬朗的艺术风格。新乡市博物馆馆藏一批清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今择选其中两件单色釉精品,从器型、纹饰、制作工艺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供赏鉴。

清康熙款茄皮紫瓷蒜头瓶(图1),通高24.6、口径5.2、底径7.2厘米,撇口,长束颈,弧腹,圈足。通体所施茄皮紫,色泽匀净莹亮。胎骨细薄坚致,颈部饰一道凸起弦纹,其线条柔美起伏,俊雅秀逸;底部刻有“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紫釉是瓷器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又名“毡泡青釉”,明代景德镇窑所创,流行于清代前期,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得名。紫釉以锰为主要着色剂,铁和钴起调色作用,在850摄氏度左右火候窑温中烧成。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紫釉有深、浅两种,深者呈紫黑,浅者呈淡紫,以无裂纹者为上乘。

清康熙款黄釉瓷梅瓶(图2),通高18.6、口径4、底径6.5厘米;唇口,短束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微撇,平底内凹成圈足。此瓶胎质细腻,内壁及底施白釉;外壁施黄釉,釉面光洁,釉色饱满,底部刻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瓶整体造型俊秀,纤巧的形态与常见清代较为宽厚之梅瓶迥然不同,观之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

梅瓶是古代瓶式之一,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唐代见有白釉器。在辽代墓葬壁画中所绘梅瓶用来插花,作为陈设用瓷。宋代时期称为“经瓶”,河北磁州窑梅瓶书有“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字样,应原为酒具。到明代中期后,用途有所改变,成为文人墨客几案上插花的花瓶,清《陶雅》中就有“古以瓶贮酒,今以瓶插花”一说,故清时梅瓶大多无盖。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