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 马洪
近期出版的《东北师范大学藏青铜器》图录,内收青铜器197件,它们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参考价值,现将藏品中的秦权和诏版简介如下。
铜权一件(图1),铜质,此为半球体,平底,半环形鼻钮,通高3.78、底径4.26厘米,重242克,约合秦一斤。权体环刻小篆铭文34行,计40字,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诏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其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统一起来。
此权依诏文命名,可称“二十六年诏权”,而依重量命名,又谓“一斤权”,一斤权为秦代的小权。秦权最重者,为山西左云县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大铁权,重达73斤。晚清金石收藏家端方藏有一对秦铜权,每枚各重53斤。
从目前发现看,秦权诏文在工艺上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与权体同时浇铸出诏文,二是在权体上錾刻诏文,三是将诏版镶嵌在权体上;东北师大所藏这件秦权,即是錾刻诏字。文字布局、大小基本匀称,排列较为紧密,与我们所见始皇诏版文字那种疏密有变、大小各异的作风不同,这可能与权体的面积局促有关,容不得工匠在小小权体上自由发挥,只能规规矩矩满刻。
錾刻的文字以方折笔为主,单双刀并用,形成或圆或尖的线条形态,线条在交汇处多用断笔,富于节奏变化,急就率意感较强。该权文字虽在布局和錾刻上自有风格,但写法上却与始皇诏版大体相同,由此推测,字形或许有一个专门模板,由秦政府下发郡县各地,供匠人们摹刻制作。相传秦权诏版文字是由李斯所书,但所有的秦权诏版,不可能都出自李斯一人之手,应该是由他书写了标准的范本,其余则为摹本。
铜诏版两件,一件完整(图2),另一件版面文字多有残损。完整者,长方形,版面微弧,长9.86、宽6.57厘米,重100克。分6行錾刻小篆60字,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诏书,诏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秦二世继位后,在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量器、衡器上加刻诏书,诏中“刻此诏,故刻左”之文,说明二世诏是配合始皇诏书的附属文件。
秦二世元年诏版极为少见,多为传世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通高12.2、宽10.5厘米,其形制四边各凸出一块,可供固定之用。东北师大所藏秦二世诏版,四边无凸起,体量略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藏品。
这件秦二世元年诏版,诏文右密左疏,行款间距不等,布局不谋规整;线条饱满朴厚,具有天真稚拙的意趣;书体虽为小篆,却有几分商周青铜器大篆刻铭之遗风,可谓是秦诏版中的精品。
秦代权量诏版书法可谓是秦朝另一种小篆系统,它不具有官方小篆的规范化,应属于官方一种实用俗体,其结构奇肆,参差错落,具有拙朴之趣,被后世书法家和篆刻家所称道。吴昌硕说:“秦诏权量,用笔险劲,奇气横溢,汉人之切玉印胎息于斯。”齐白石则谓:“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可见,秦权文字成为白石老人篆刻最后定型的关键要素。当下,秦权量诏版成为热门书风,散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其中福建籍名家石开先生,其篆书印章作品即从秦诏版中汲得神髓,获益良多。